南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原文


南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原文

文章插图
南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
第五条 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六条 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用人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
第七条 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共同当事人 。
第八条 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有多个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由最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
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 。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发现已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
对上述移送案件,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受理 。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其管辖,或者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争议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仲裁委员会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
第十条 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 。仲裁委员会应当审查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异议成立的,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书面决定驳回 。
当事人逾期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
第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前提出,并说明理由 。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庭审理后知晓的,也可以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 。
当事人在庭审辩论终结后提出回避申请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回避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以口头形式作出的,应当记入笔录 。
第十二条 仲裁员、记录人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其委托的仲裁院负责人决定 。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案件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
在回避决定作出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参与该案处理,但因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
第十三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