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图为叶永烈和作者1979年在天津日报大楼前合影上个世纪认识了叶永烈70年代末,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其时,我写的《著名艺术家和新人才——拜访高士奇和叶永烈》 。从那时起我们就结缘了 。他
天津日报
文章插图
图为叶永烈和作者1979年在天津日报大楼前合影
上个世纪认识了叶永烈70年代末,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其时,我写的《著名艺术家和新人才——拜访高士奇和叶永烈》 。从那时起我们就结缘了 。他有诚实的个性、谦和,视对方为同学兄弟 。他喜欢新闻,本来想报北大中文系的新闻专业,后来我考上了化学系 。我们有非常相似的经历 。我比他大几岁,1957同年,他考上了大学 。他去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我去复旦大学看新闻 。更有趣的是,1951年,他11岁时,我在温州小学上五年级,《浙南日报》发表了一首小诗,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贡献 。也是1951年,我在郑州上初中一年级,首次提交《郑州日报》,在报纸的屁股里放一点豆腐 。中学时期,他写了数百首诗;我为报纸写了一百多篇文章 。“工作狂”这是我们相同的昵称,即使累到吐血,也无怨无悔 。直到七十岁,他仍在满负荷运转,没日没夜地写新作品 。2014年,他把手稿、书信、照片、轮廓、采访笔记、采访磁带,装满一辆卡车,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为他而建的“叶永烈砖藏” 。2017年,我把积累的几百本采访书,分别捐赠给复旦大学、母校、人民日报社社会史室,并做了展览和收藏 。
我们一起编辑出版了一本书《科学家诗选》,他负责收集北京和上海科学家的诗歌,我收集天津科学家的诗 。今春,我编辑出版了《一个老采访人员的镜头——王写真集》,给叶永烈专门一页,没想到,这却成了朋友们的永久纪念(叶宇永烈2020年5月15周日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0岁) 。
【叶永烈的资料 叶永烈的资料200字】叶永烈是科技出身,我们走的是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多产作家,终身出版180部作品,3500余万字 。他写得非常快,灵感迸发,轻松书写/绘画,日作5000字 。早年用圆珠笔,把手指磨出老茧 。后来,我用电脑写作,像一条流动的小溪,每日10000字 。他从不打草稿,写好草稿,从头到尾不停地读 。1979一年多了,他出版14本书,130万字 。《高士奇爷爷》是20一万字的传记,开40个夜车,也就是完成初稿 。那时,他也在上海科教工作室工作,没有创造性休假,业余采访写的 。其间,他还为报纸和杂志撰写各种文章200篇,有人称他为写作机器 。
叶永烈早期作品,主要是科普和科幻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主要贡献者 。其中,化学分册175篇,他写道163篇 。那时候他还是大四 。天文气象学、生理卫生、农业等体积,很多文章也是他写的 。初版5在一卷中《十万个为什么》,三分之一是他写的,发行数亿份 。我祖孙三代都爱看他的作品 。2014年,更新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印行,我特意给我孙女买了一套 。他21岁写《小灵通漫游未来》,也是畅销书,成为广大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优秀读物 。前些年,将手机命名为“小灵通”,用户不下1亿,这意味着至少有2亿人“消费”叶永烈 。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根据流行科幻小说写作,谈到关于当代主要政治主题的长篇纪实传记的文学创作,陆续推出红色系列、黑色系列、名人系列 。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大量的面试,用他的话说,是七分面试,三部分写作,他的书是“跑”出来的,一本书往往涉及几十次采访,甚至上百人 。跑路、采访,是一个采访人员的基本功,叶永烈是名副其实的采访人员作家 。他说,面试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怕苦怕累,不要这样 。这条线其实是采访人员的作品 。通过大量的采访,用文学的笔调写党史、写人物,在撰写《红色起点》和《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时,他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嘉兴南湖,沿着红色革命道路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不要在辛劳和困难面前退缩,万包利,实地调查和采访 。以及采访重大事件、任何人,光能还不能跑,你必须有非凡的技能,为了得到一些东西 。普通人和一些传教士,一次也没有,但是他有天堂的力量,人脉广容易赢 。他熟悉陈云夫人的《于若木》已经很久了,通过俞太太采访陈云,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口述史料 。陈伯达出狱后,我没有被任何人面试过,只有叶永烈可以独家采访,写出《陈伯达传》 。
推荐阅读
- 关于华为成功的思考
-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世界公认的五大垃圾食品
- 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论语中的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 含维生素b的食物 维生素B的食物来源
- 属蛇的配什么属相比较好
- 猫真的会通灵吗
- 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 哪里看 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区别有哪些
- 峨眉佛光是光的折射现象吗
- 养猫的诡异禁忌:猫是招鬼还是辟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