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四月质量检测考试( 四 )


2018年8月底 , 塞上暑气初消 , 秋风乍起 , 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 。 高老汉已八十多岁 , 不再见客 。 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 , 天高云淡 , 浩浩乎绿盖四野 。 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 , 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 。 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 , 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 , 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 。 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 , 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 , 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 。 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 , 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 。 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 , 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 , 浓得化不开 。 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 。 村主任自豪地说 , 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 , 成活率高 , 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 。 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 , 林地十六点六万亩 , 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 。 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 , 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 , 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 ”
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 , 生态平衡 , 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 , 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 , 发展旅游 , 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
我问高老汉的儿子 , 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 , 早已长到两抱粗 。 那年我哥结婚 , 砍倒做了家具 。 我说那是个标志 , 砍了多可惜 。 他说 , 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 , 肯定不会砍 。 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 。 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 , 这是一棵榆树 , 也快有两抱粗 , 枝叶如盖 , 浓荫覆地 。 榆树是个好树种 , 木硬枝柔 , 抗风耐旱 , 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 , 风吹四方 , 落地生根 , 子子孙孙繁衍不息 。 我说 , 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于:一苗树 。 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 , 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
(优题速享连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没有一开始就介绍官井村 , 而是先从库布其大沙漠与沙漠中的达拉特旗说起 , 让读者对官井村的生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 。
B.第段画线句对绿洲初秋之景进行了细致描绘 , 其中“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一喻体的使用 , 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 。
C.文中村主任用“万”介绍官井村沙柳苗基地、林地、甘草、苜蓿、奶牛等种植和养殖的规模 , 突出了官井村环境与经济巨大变化 。
D.官井村保留“远处的沙丘”“一苗树”都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 , 它们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 。
8.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 , 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8分)
9.文章第段中写到“‘一苗树’被砍倒做家具 , 事后又补栽了一棵” 。 有人认为 , 以此内容入文 , 是作者的败笔;也有人认为 , 这样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 。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10~13题 。
董遵诲 , 涿州范阳人 。 父宗本 , 善骑射 , 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 , 尝以事说延寿 , 不能用 。 及延寿被执 , 举族南奔 。 汉祖得之 , 擢拜随州刺史 , 署遵诲随州牙校 。 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遏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渍大军继进遂败之 。 二年 , 讨秦、凤 , 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 。 与贼战于唐仓 , 先登陷阵 , 檎蜀招讨使王鸾以献 , 克秦、凤二州 。 师还 , 录其前后功 , 补东西班押班 , 又迁骁武指挥使 。 太祖微时 , 客游至汉东 , 依宗本 , 而遵诲尝凭藉父势侮太祖 , 太祖每避之 。 及太祖即位 , 改元建隆 。 一日 , 便殿召见 , 遵诲伏地请死 , 帝令左右扶起 , 因谕之曰:“卿尚记往日紫云及化龙之梦乎?”遵诲再拜呼万岁 。 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 , 诉其不法十余事 , 太祖释不问 。 遵诲益惶愧待罪 , 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 , 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 , 吾将录用汝 。 ”遵诲再拜感泣 。 乾德六年 , 以西夏近边 , 授通远军使 。 遵诲既至 , 召诸族酋长 , 谕以朝廷威德 , 刲羊酾酒 , 宴犒甚至 , 众皆悦服 。 后数月 , 复来扰边 , 遵诲率兵深入其境 , 击走之 , 俘斩甚众 , 获羊马数万 , 夷落以定 。 太祖嘉其功 , 就拜罗州刺史 , 使如故 。 太宗即位 , 兼领灵州路巡检 。 遵诲不知书 , 豁达无崖岸 , 多方略 , 能挽强命中 , 武艺皆绝人 。 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 , 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 。 夏人惧 , 尽归所略 , 拜伏请罪 , 遵诲即慰抚令去 。 自是各谨封略 , 秋毫不敢犯 。 历太祖、太宗朝 , 委遇始终不替 , 许以便宜制军事 。 太平兴国六年 , 卒 , 年五十六 。 帝轸悼久之 , 遣中使护葬 , 更胃赙加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