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双减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 , 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全育”新要求 , 培养有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的孩子 , 需要引进一个新鲜的学习领域:博物学 。

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文章图片


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文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双减后 , 怎么用好“减”出的时间?一些走进大自然、玩转博物馆等博物学的主题活动开始融入家庭教育 ,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家庭素质的整体提升都很有意义 。 博物致知,文以化成 , 博物学不仅能让全家收获知识增量 , 还有利于孩子自我成长 。 相比有清晰考试价值的一些学科 , 博物学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的直接的用途 。 但博物学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 就是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 就像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说的“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 , 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 , 直到一生 。 ”

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文章图片

父母圈
@好景/博物馆里的高质量陪伴
从看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开始 , 我们全家就把逛博物馆当成了生活方式 。 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从小到大几乎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泡在各种博物馆里 , 还一直在自然博物馆当小讲解员 。
我们习惯了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生活和旅行 , 从小区门口的自来水博物馆到遥远的大英博物馆 , 每一个博物馆都是融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的综合体 , 都可以当成学习的第二课堂 。 孩子上中学后 , 还有了个意外收获 , 历史、地理、生物这些科目他驾轻就熟 , 不用费时间也能获得好成绩 。 因为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早就在各种博物馆中学习了 。
博物家教不仅用博物馆串起了孩子的成长之路 , 还 “挤”掉了手机、电游的时间 。 每一次的博物馆之旅都是我们家的一次团建 , 在接受博物知识的同时 , 全家也因此完成了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
@洁瑞/玩物也能养志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不惜血本报过很多兴趣班 , 最后都淘汰了 , 只留下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小众兴趣:养虫子 , 再也没有改变过 , 同学们都叫他“小法布尔” 。 因为喜欢昆虫 , 他变得更好 。
首先是勇敢 。 不害怕才可能去观察稀奇古怪的虫子 , 接受肉虫子在手上爬 , 雨天坦然去抓蚯蚓放回草地 , 全家一起探索昆虫这些年 , 我都跟着他变胆大了 。 经常参加一些机构组织的活动 , 出门满满一箱子东西都是捕虫网、放大镜、各种昆虫罐、手电筒 , 各种各样的装备 。
第二是专注 。 他经常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虫子 , 能一动不动观察半小时 。 他说 , 看着昆虫从一粒卵变成肉虫子 , 再经历层层蜕皮 , 最后羽化 , 真的是个特别神奇的过程 。 观察完了还会画昆虫 , 创作昆虫科普绘本 。
第三是观察力 。 在学校建校120周年的时候 , 老师布置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校园哪里最美 。 他写的是 , 围绕着雪松飞舞的那只马蜂最美 。 这种细微的独特的观察角度 , 即便没有上过课外作文班 , 也不用担心写不好作文 。
第四是内驱力 。 他现在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 , 考北京大学的生物系 , 学昆虫学 。 我们对孩子充满美好的期待 , 却容易被外界裹挟 , 忘记去发现孩子真正想做什么 。 父母好像总怕孩子会玩物丧志 , 但其实只有喜欢一个东西 , 才会有自驱力 , 会主动去研究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