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二 )


全家提素?从“博物”开始
文/刘莹

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文章图片

刘莹 《博物》杂志编辑部主任 。 参与编撰图书《博物少年百科》《十万个为什么地理卷》 , 著有《自然之旅》等书
近两年 , 博物学的教育好像迎来了小热潮 。
好多人提到博物学 , 就想到博物馆 , 双减后 , 的确多了很多时间可以带孩子饱览博物馆了 。 但是博物并不等于是博物馆 。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 , 是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观察、描述、分类 , 所以博物学涉及了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学、气象学等诸多学科 。
博物学里 , 我们和孩子同一个起点
都说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 那么博物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 博物学有天然的吸引力 , 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适合所有人 , 尤其是小朋友学习的科学 , 它没有门槛 , 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 , 了解世界 , 边玩边学 。
我们家小朋友刚满4岁的时候 , 就已经懂一些博物学的知识 , 认识一些挺好看的有特色的虫子 , 出去看到就会告诉爸爸这是什么 , 这是他爸爸的知识盲区 , 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 这就是博物学的魅力之一 , 三岁的小朋友有可能在某个方面懂得比成年人更多 , 这就意味着全家人在博物学面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 , 拥有平等的学习和对话地位 , 这种平等对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是很重要的 。
【虫子|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防治“自然缺失症” , 身心更健康
近几年有专家提出的“自然缺失症” , 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 人脱离自然环境 , 离万物越来越远 , 一定会带来生理上的影响 , 比如近视眼发病率增多 , 小学高年级就能看到很多孩子戴上了眼镜 。 并不是因为读书读太多了 , 而是因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了 , 会影响视觉发育 。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常见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源问题 。 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讲 , 人类大脑喜欢收集信息 , 打开手机 , 源源不断的信息量太大了 , 超过了大脑“主板”的处理能力 , 就会导致抑郁、焦虑等症状频发 , 而在自然环境中 , 大脑既能接收信息 , 又不会过载 。
如果关注点放在把考试考好了这一件事情上 , 当成绩不好了 , 世界就整个坍塌了 , 会导致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 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 你就有了很多途径保持心理的平衡 , 就像一条腿站着是站不稳的 , 有很多条腿支撑的时候 , 有一条腿稍微有点问题 , 系统还是稳定的 。
我们希望孩子能见识世界的多样性 , 同时仍然能对身边的人和物抱有感情 , 学习博物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 让孩子们身心健康 。
从万物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博物学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 就是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 从而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 比如在自然界中看到 , 有苍天大树 , 也有树荫下的生态系统 , 你会发现一切是丰富的多元的 , 高有高的好处 , 承接阳光 , 矮也有矮的好处 , 小草也有自己的本领 , 蒲公英一脚就能被踩扁 , 但是种子却可以乘着风传播到很远 。 孩子会发现自然界的万物有各自的生存办法 , 而且都在努力生存 , 他也就不会偏执和狭隘 。
提高专注力 。 都知道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多重要 , 有些父母不惜高额学费让孩子上一些提高专注力的班 。 其实用博物学就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 博物学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方法就是自然观察 , 比如研究小虫子 , 这种虫子跟那种虫子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观察对象的差别非常小 , 只有很专注才能区别两个物种 , 随着研究更深入 , 发现它们的行为生态差异 , 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观察过程中 , 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