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青椒工作九年后感慨:比SCI重要,比项目值钱的是…

今年是笔者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了 。回想过去,经验不多,教训似乎并不少 。今天写出来,给那些刚参加工作或者即将参加工作的青年朋友们,分享下心得 。希望对那些即将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青年,有所帮助 。个人的感受,总是难免有一些偏颇 。请青年朋友们,批评性、选择性的逐条考虑,吸收有用的,放弃无价值、甚至有害的部分 。大的有益作用不敢奢望,只要不误导青年朋友,就谢天谢地了 。
1.不要以为人际关系简单又纯粹
读书的时候,我们将人际关系看的简单而又纯粹,以为工作之后还是如此 。能如我们农村一样,随时推开一家门,拉个板凳,坐下就吃饭 。工作后,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异常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存在着,挥之不去、形影不离,完全要靠自己琢磨、揣测,到处都是潜规则,时常让人累的喘不开气 。工作后,就要将自己书生幼稚气收敛起来,将性格脾气藏起来,这里处处都是机关,风轻云淡、从容随意的日子,自从毕业的那时刻起,距你越来越远 。
2.选好团队是初涉职场第一要务
以前,总觉得江湖距离我们很遥远 。工作的第九个年头,我逐渐发现江湖其实距离我们很近 。以前,我们觉得江湖,各色人等都有,感觉妙趣横生 。工作后,发现科研的江湖,各色人等如江湖一样丰富,但让人沮丧事情多于有趣的事情 。江湖上分帮派、门派,而学术讲求圈子和团队 。通常进入了哪个圈子,差不多一辈子就在这个圈子混了,所做的科研方向也就基本确定了 。选个好的团队,事半功倍;选个不合适的团队,事倍功半 。事关学术生死,不可不察也 。这是初涉科研圈的第一要务,影响人的一生,宏观而又深远 。要从研究方向、平台资源、关系融洽度,仪器、经费、学术水准等方面作为选择团队的依据,而且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试婚” 。
3.懒惰拖延葬送自己的科研事业
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将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学生时代,转为多种事情、多重身份角色的工作阶段,时间破碎化、片段化,无法专注一件事情、一个学问,更不能不惜时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发挥工匠精神 。这时候将面临着,好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自己被生活、工作的繁琐事情纠缠着、追赶着 。这时候还会发现,自己的勤奋在下降,精力和记忆力也跟不上了,科研的新鲜感、激情荡然无存,逐渐地懒惰成了习惯,拖延成了老朋友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一拖再拖,身心俱疲、小鬼缠身,动弹不得 。
4.不要以为你一直很能发表论文
青年朋友们,博士毕业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将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方向,扮演新的角色 。刚工作的青年朋友们,年龄正值组建家庭,结婚生子 。工作之后,除了科研,通常还需要参与教学、打杂等非科学研究的工作 。家庭生活与这些非科研性质的工作,会分散你的时间,让你不能像读博士的时候那样专注 。通常对一个新环境、新方向的适应,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 。因此,在博士论文内容整理发表后,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空窗期,或长或短,不可避免 。
5.一定要稳住研究区与研究方向
工作之后,经过一两年的调整与适应,你要确定你的研究区与研究方向,这大致就是你青年基金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刚工作的青年,就如一块肥肉掉到狼窝里面,成为大腕门的盘中餐,成为无需考虑成本的公共资源 。这时候,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工作者,容易参加很多相关不相关的项目,分散了科研专注度,降低了科研品质 。参加项目过多,过杂,尤其是将自己的研究主方向遗弃,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避免发生 。因此,刚步入工作的青年工作者,一定要对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有个长远规划,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要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失去自己的科研魂 。可以采用“形散神不散”的方式,参与其他项目,而不失去自己的固有方向 。其实,很多时候,自己换了研究方向,什么都不是,甚至不如四年的本科或者刚毕业的硕士 。稳定研究区与方向,专注与坚持会让你升值,让你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