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教杂说”之一百九十二:《小孩子能惩罚吗?》

《小孩子能惩罚吗?》
赵忠心
现在 , 许多家庭都是只有“绝无仅有”、“不可多得”的一个宝贝疙瘩 。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 。 ”孩子少 , 更值钱 。 在家长心目中 , 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 顶在头上怕掉了” , 整个是一个“爱不够” 。
在这种情况下 , 讨论“小孩子可不可以惩罚”的问题 , 是不是太不合时宜?
近些年来 , 一种称做“赏识教育”思潮 , 通过各种传媒广泛传播 , 给家长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
孩子不管是做了什么 , 做得怎么样 , 都说“你真行” , “你真棒” , 给孩子叫好 , 为孩子鼓掌 。 比如说 , 一个孩子经常无故打人 , 不但不严厉批评 , 反而要给他鼓掌 。 为什么?因为他昨天打了两个人 , 今天只打了一个 , 进步了 。 孩子又打了人 , 还给他鼓掌 。 为什么?因为他昨天把人打得流了血 , 今天没有打伤人 , 下手不那么狠了 。
这不是教育 , 是典型的“哄”有心理缺陷的孩子的伎俩 , 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
什么叫“赏识”?所谓“赏识” , 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 上边提到的这个欺负人的孩子是典型的“屡教不改” , 本来就应该实施“惩罚” , 怎么还反倒为他鼓掌呢?“赏识教育”的鼓吹者说:“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改掉打人的毛病了 。 ”这全然是故弄狡狯 , 自欺欺人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早就批评过这种现象:“恣其所欲 , 宜诫反奖 , 应呵反笑 , 至有识知 , 谓当法尔 。 ”这是说 , 对孩子不管不教 , 任其为所欲为 , 该批评的反而夸奖 , 该斥责的反而欣赏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会误以非为是 , 以恶为善 , 颠倒是非善恶 。
小孩子无缘无故地总欺负人这是一种毛病 。 它就像粘在孩子身上的“灰尘” , 扫帚不到 , “灰尘”照例不会跑掉 。
更有人进一步“发展”了所谓的“赏识教育” , 提出“无批评教育” 。 说小孩子年龄小 , 感情太脆弱 , 禁不起批评 , 只能用表扬、肯定、奖赏 , 不能批评 , 更不能惩罚 。
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 是无稽之谈 , 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小孩子不能“批评” , 这意思明明是说 , 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天然正确、合理 。 既然如此 , 还要我们教育者干什么?
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 犯错误是难免的 , 是正常现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 , 要探索新鲜事物的奥秘 , 难免闯祸 。 当然应当首先进行说服教育 , 但如果屡教不改 , 就必须要进行批评 , 甚至可以进行惩罚 。
批评或惩罚是较为严厉的教育手段 , 能引起孩子不愉快、内疚甚至痛苦 , 促使其接受教训 , 以期彻底改正 。 正是因为孩子小 , 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家长才更应当及早严加管理教育 。
如颜之推所说:“当及婴稚 , 识人颜色 , 知人喜怒 , 便加教诲 , 使为则为 , 使止则止 。 ”从孩子小时候就严加管教 , 就会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 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不批评制止 , 放任自流 , 势必要养成恶习 。
讨论“惩罚”的问题 , 并不是要家长把惩罚当成“尚方宝剑” , 动不动就惩罚 。 惩罚历来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 , 一般是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 但在任何时候都只不过是“辅助手段” , 是不得已而为之 。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 , 一般也不会犯多大的错误 。 遭到家长的惩罚 , 多是太执拗、固执、任性 , 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而不立即制止其行为 , 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 或是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 很难纠正 。 在这种情况下 , 家长很容易使用惩罚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