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立足地域特色 强化交叉融合

新文科建设为呼应国家战略和科技革命而生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需要大力培养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新人;面对科技革命汹涌浪潮 , 实现复杂问题跨学科解决 , 需要大力推动文文互建、文理互通、文工互融 。
从这一使命出发 , 观照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 , 反思如何以跨界破壁、多元融合为特征 , 培养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 在立足学科、精于求变的总体思路中 , 反思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向何而跨、如何而跨的问题 。 对此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
向何而跨:培养融合多元形态、以视听传播为主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向何而跨意图解决新文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持续进行的关键时刻 , 新闻传播学科对时代的呼应是为国家培养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人才 。 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风起云涌 , 高速通信、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让社会高度媒介化 , 也让学科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专业区分经受媒介泛化存在、全面融合与视听转向的巨大冲击 。 应对这一变化 , 新闻传播教育应指向培养能够融合多元形态、以视听传播为主的全媒体复合型传播人才 。
一是在知识结构中突出“用数据讲好中国故事”底层数据意识 。 传统新传专业以人文学科为主 , 缺少理工学科支撑的数字技术知识 , 知识结构以平面媒体为主要内容、以文字表达为主要方式 , 难以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生产传播大数据转向 。
二是在技能体系中突出“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视听素养 。 传统新传专业以采编技能为主 , 缺少艺术学科支撑的情感传播技能 。 当技能体系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以理性说服为主要手段时 , 难以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移动传播、碎片表达、视听凸显与情感转向 。
三是在专业定位中突出“立足地域讲好中国故事”的特定院校风格 。 传统新传专业以全国模板为主 , 缺少地域特色区隔的本省本校特色 。 需要特定院校立足当地、尊重传统并寻求创新 , 进行能够有机融入区域优势和学校风格的特色设计 。
针对以上问题 , 福建师大传播学院努力以服务福建、面向全国为目标 ,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 探索以文艺融合为基础、以理工支撑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视听强化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 , 探索具有中国情怀、福建特色、福师风格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路径 。
如何而跨:学科破壁、课程联合与院校特色
如何而跨意图解决新文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 。 对标新文科建设跨界联合、创新育人需要 , 福建师大传播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坚持守正创新 , 向内学科互涉、向外实践联动 , 从交叉性、人文性、艺术性、实践性等全方位推进新文科改革创新 , 主动融入与积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新需要 。
一是学科破壁:理工支撑 , 强化文学艺术交融 。
福建师大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 , 兼具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校府合作、校企合作等多重优势 。 学院师资跨学科、跨专业进行教学授课和科研合作 , 优秀学科资源持续反哺本科教育 。 同时 , 学院在本硕博一体化学科架构下 , 拥有4个各具特色的应用型文科专业 , 形成鲜明专业互补优势 。 新闻传播学科下属的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与戏剧影视学科下属的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专业 , 分别聚焦用“视听语言”讲中国故事、用融媒体思维推广中国故事、用“艺术语言”讲中国故事以及用“口语传播”讲中国故事 , 形成文学艺术双学科互补、专业联动的整体格局 。 2020年 , 广播电视学与广电编导专业分别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坚实专业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