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立足地域特色 强化交叉融合( 二 )


【新闻|立足地域特色 强化交叉融合】2021年 , 福建师大传播学院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教改实践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 。 以此为契机 , 学院持续强化文艺融合、理工支撑 , 以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为抓手 , 继续推动学科破壁:第一 , 充分发挥影像传播优势传统 , 设置广播电视和影视艺术两大系列课程 , 双学科融合办学 , 情理兼具、文艺交融 , 发展更具时代感的视听语言能力;第二 , 升级创新跨专业选修模式 , 在新闻传播、影视艺术相互融合基础上 , 将创意产业模块的互联网运营思维与语言艺术模块的口语传播思维融入课程体系 , 推进4个本科专业交叉共生、融合创新;第三 , 延伸开设文理进阶课程群 , 从低年级的“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技术”向高年级的“融合新闻学”“数据新闻”等逐步进阶 , 实现理论视野扩展、数据思维推进与技术实操嵌入 , 全方位促进新闻的“真”与艺术的“美”破壁、叙事的“真”与数据的“真”相融 。
二是课程联合:跨院联结 , 对接多元实践场景 。
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化带来了知识与技能的跨学科化 。 针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传媒实践 , 如何深度构建课程之间实践关联 , 让课程联合可视化、实战化?
对此 , 福建师大传播学院以灵活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 推动以实战能力为导向的融合课程建设 , 开展不同学科教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协作式教学 。 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全媒化导播技能为核心 , 联合其他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企业危机管理”和学院广电专业“全媒体新闻”、广告学专业“口语传播”等课程 , 形成灵活的“课程联结体” , 通过师师、师生、生生合作 , 让学生组建全媒体导播团队 , 形成融策划、拍摄、宣发与技术搭建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链条 。
同时 , 创新教学手段、拓展实践场景 , 根据不同课程目标特色 , 设计模拟新闻发布会、抖音直播带货、红色剧目演出和大型舞台表演等多元化实践场景 , 通过平台实时直播 , 逐渐从基础单人节目、中阶多人节目、高阶现场互动式直播节目延伸到进阶社会合作项目 。 2021年年底 , “课程联结体”与福州市晋安区团委、文旅局合作 , 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大型主题农旅直播 , 让近郊乡村美景美物通过学生现场采访、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和移动直播等形式面向公众进行展示 , 完成广电、编导、播音等3个专业和3门课程的联合实战考核 , 真正实现走出校园、走进田间 , “脚下有泥 , 心中有光” 。
三是院校特色:立足地域 , 强化对台对侨传播 。
福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 具有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 。 依托福建师大顶层设计和平台基础 , 学院充分激发4个本科专业优势潜能 , 以“两岸媒介文化发展协同创新基地”为研究载体 , 一方面通过联合办学方式强化闽台合作 , 自2011年起便与台湾世新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3+1”模式的广告、编导专业学生 , 培养更为熟悉两岸民情、了解两岸传播的全媒体人才 。 学生调研作品《惠台政策视角下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路径研究》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
另一方面 , 借助与福建省广电影视集团深度合作 , 以师资互聘、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多种方式 , 推动对台对侨传播一线经验进课堂 。 在2021年本科个性化培养周期间 , 学院设置“对台传播与国际传播”专题 , 邀请海峡卫视、东南卫视骨干编导为学生讲述“国际传播:媒体的全球视野与社交格局”“从‘他塑’到‘自塑’ , 中国故事怎么讲?”等前沿话题 , 让优秀业界精英与学生面对面 , 学习重大主题报道的守正创新 , 体会对台对侨传播的特色使命 。 同时 , 学院众多优秀毕业生也走向更具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视听精品创作 , 如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航拍中国》总导演、获评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的《海上福建》总导演均为学院毕业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