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先明|5岁孩子学高数违反了认知规律!科学的数学启蒙应该怎么做?|对话学者( 三 )


“所以一路就是这样坚持下去的 , 当然也会定期反思自己的优缺点 , 在遇到问题时再及时调整 。 其实数学启蒙也好 , 语文或者英语启蒙也好 , 学科类知识的过早启蒙 , 都没有孩子的心智培养和体能培养重要 。 ”
“现在心理问题正在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 我们要把孩子的性格培养好 , 那后面掌握各门类的基本知识 , 都不是问题 。 另外有个好的身体素质 , 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 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 ”顾先明在最后说道 。
#3
数学拔高 , 还需因材施教
到底具有哪些特质的青少年 , 有更有可能适合数学领域?从各位专家的分析来看 , 还是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斌勇老师强调 , “性格太毛糙 , 可能不容易 。 要真正把问题弄明白 , 有些人觉得我好像懂了、其实没懂;做题东错一个、西错一个 , 这些题目我都会 , 结果一考就考80分 , 其实这还是性格问题 。 但性格培养这件事 , 我就不太确定了 , 家长可能不太容易把孩子的性格改过来 。 这并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 , 聪明对于数学成绩可能有点影响 , 但没有性格的影响大 。 ”
顾先明老师则将可以把数学学习好的孩子 , 分为三类:
一类是韦东奕这种类型的孩子 , 对数学有明确的兴趣 , 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也能给予其成就感 。 顾先明老师强调 ,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能得到阶段性的成就感很重要 , 它会促发孩子愿意在过程中释放更多精力;而没有成就感就很难坚持下去 。
一类是孩子对数学或者其他任何专业的东西 , 很专注、专一和爱钻研 , 而且这个孩子在与人交流这件事情的过程中 , 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 能够分辨出好玩和不好玩 。
一类孩子是头脑灵活 , 比如做很多事情的时候 ,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有很多尝试 。 比如某个孩子在玩气球 , 气球突然挂在树上 , 孩子没有哭而是去拿了个扫把把气球捅下来了 。 这个可能有模仿的原因 , 但是至少这个孩子有观察和实践的能力 。
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田刚也曾解读:“做研究或者做一项事业 , 都是需要心理素质的 。 任何成功的人 , 都有不顺的时候 。 所以 , 如何在中小学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 在失利或者逆境中继续努力 , 这个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 ”
中国数学学会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彭联刚曾推荐了一个方法:“比如你让他再做一些他以前做过的数学题 , 不要做太新的 , 增长一些自信 , 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 。 不同于做研究 , 需要不断挑战难题或者是做不出来的题 。 有些题目 , 以前做过 , 可能暂时忘了 , 再重新梳理学过的知识把题解出来 , 还是能找到自信的 。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 或者是对数学掌握程度不够好的学生来说 , 这个办法还是比较有利于树立自信的 。 ”
但除了性格之外 , 多位专家都强调 , 家长的爱与陪伴才是核心 。
顾先明介绍:“我有个师兄的孩子 , 现在上初三了 , 前些年我们认识这个孩子时他还在读小学 , 当时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个孩子特别怕自己的爸爸 , 我师兄因为很忙碌 , 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 觉得小男孩天天和妈妈在一起呆久了 , 像个小女孩 , 见到谁都害羞 , 胆子也很小 。 ”
“后来 , 他爸爸应该是感知到了一些问题 , 就开始常常参与到孩子的生活里 , 也会陪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等等 , 后面的这些年能感觉到 , 他真的花了很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儿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