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字打开新世界

送别六年级 , 接手42个“2015”后组成的一年级 , 那些“拼一拼、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练一练”以量提质的识字套路 , 在“双减”背景之下已然成为过去 。 如何减轻识字负担 , 做到识字增效 , 学力增长?怎样通过一个汉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尝试牛年在汉字“牛”的识字教学中点燃我的学生——
“同学们 , 这是3000多年前的牛字 。 ”我出示牛的甲骨文 。
“这像牛的脸 , 上面是牛角 , 中间一竖是牛鼻子吧 。 ”
“牛尾巴、牛脚去哪里了?”
我乘势引导:“牛是独体象形字 , 寥寥几笔 , 一个牛的脸部就让我们想象出牛的完整形象 , 这是以局部代替整体的典型字形 。 ”字理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广泛 , 能根据“象”记住“形” , 但不能止步在借“物”记“形” , 还要由“形”到“意”、由“意”致“用”引发开去 。 我继续追问:“生活中你们听过哪些关于牛的词或有趣的事呢?”
“奶牛、水牛、蘑菇牛 。 ”一个男生脱口而出 。 我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牛” , 便好奇地追问 。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应 , “蘑菇牛是游戏里的牛” 。 受学生的启发 , 我的思维也被激活 , 原来不仅现实中的牛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 虚拟世界里还创造出不同形象性格的牛 , 太有趣了 。 我记录下“蘑菇牛” 。
学生继续展示关于不同种类牛的词语 , 我则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归类并总结:牛不仅存在于现实世界也活跃在虚拟世界 , 从牛的体型、年龄、作用、生活环境等方面想开去 , 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词语 , 还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牛 。
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 , 从牛的部位、美食、网络新词延伸开去 。 “牛肉干、牛肉酱、重庆牛肉面、牛排、牛娃、牛人……”一个“牛”字链接着一餐一食 , 还与儿童的真实生活融通起来 。
学生的思维愈发打开 , 因为有了“牛气冲天” , 学生自然延伸到牛年的祝福语 , 生肖牛与亲友之间的有趣故事;因为“牛脾气”的讨论 , 而从牛的形与貌上升到精神与秉性;因为“牛郎织女”而拓展到有趣的故事演绎……一堂课 , 就这样停不下来;一个字 , 就这样引发出一个认知的新世界 。
一字一世界 , 学生从识字到认知事物 , 从物的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的感悟 , 中国文化在识字教学中与学生的精神成长共生共融 。
【生活|一字打开新世界】梳理认识牛的学习历程我发现:学习每个汉字都可以从定义、形式、变化、原因、功能、链接、关系、观点等不同的维度建构起一个可迁移运用的思维模型 , 实现由音到形、由形到意、由意到用的言语实践任务群 , 让识字在思维碰撞中充沛起来 。 我把这样的识字思维模型逐渐迁移运用到各个识字单元中 , 既可以运用思维模型把单元生字归类 , 用一个字带动一类字 , 也可以先自主学习再协同分享 , 还可以运用于课外识字 ,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 增加思维的向度 , 拓展语言实践的宽度 , 经历情感体验的深度 。
理想的课堂永远是火花四溅、能源充沛的思维场域 , “双减”催生识字教学变革 , 让识字课有了儿童味、故事味、思辨味 , 从而为教学改革赋能 , 为儿童发展增效 , 为一线教学投下智慧的光 。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两江新区重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16版
作者:吴冬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