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 生活方式变了 , 社会需求变了 , 知识传播渠道变了 , 我们的教育如何发展 , 这是教育人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的问题 。 变革是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 , 但未来教育的变革不是单一的 , 而是全链条的 。
发展路径:由一味地标新立异到回归与创新并存 。 无论社会发生多大变化 , 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不会改变 。 所以 , 教育规律无须创新 , 需要创新的仅仅是教育方式和方法 。 这些年我们的一些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 许多创新并非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 而是一些名词概念的炒作 。 教育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认真审视过去 , 彻底纠正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 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创新 。
教育目标:由社会功能教育回归生命生长教育 。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潜能的激发与社会功能的完善 , 升学就业仅仅是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 教育必须由关注升学就业回归到关注生命成长 。 基础教育回归于基础 , 意味着不再过分背负升学就业的压力 , 回归到发现每位学生的天赋特长 , 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 , 然后依据每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 ,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生涯规划 ,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
教学目标:由学会、会学转向想学、享学 。 现在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 学什么、怎样学不再由教师完全掌控 , 教学目标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 , 也不是如何掌握应对考试的各种方法技能 , 而是如何激发、保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 从根本上解决终身学习问题 。 要我学是负担 , 我要学是快乐 , 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 是未来教学的重要目标 。
学校课程:由追求特色转向整体育人 。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 , 学校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 而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内化与整合 。 学校的一切课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 无论是特色课程还是课程特色 , 都要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而展开 , 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然由注重学校特色回归课程育人本位 。
课堂改革:由局部性改革创新回归教学系统重构 。 几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傲人成就 , 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相比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课本不是学科教学的唯一依据 , 教学依据由教科书回归课程标准;课本不再是教与学的唯一材料 , 教学材料由课本、练习册回归生活资源;课堂结构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室、40分钟的有限时空 , 将变化为“时时处处是课堂”的无边界生活大课堂;课堂的性质和功能由推送知识、传授方法为主到展示交流、体验成长为主;教师角色也由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掌控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激励者;学习方式不再是坐在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的坐中学 , 而是走向从书本到实践、从应用到创新的做中学;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升学就业 , 评价的手段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 , 学习成果不再是试卷上的一串数字 , 课堂教学评价也会从一味地追求课时效率转向注重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教学效益 。
家庭教育:由无序发展到科学引领 。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 由于种种原因 , 当下的家庭教育处于一种放飞状态 , 家长的教育资格 , 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环境条件等都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 , 未来必然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 ,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管理体系中 。 学校加强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引领与培训 , 让家校同频共振 , 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 。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