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随笔之一百一十九:《信任》( 三 )


那个时候 , 我精力旺盛 , 正是在学术成果的高产阶段 。 每年我能发表几百篇文章 , 甚至三百多篇 , 差不多一天发表一篇 。 另外 , 每年我还能出版几本书 。 没有心思照顾到我的《家庭教育学》重新签订合同的事 , 早就忘到脑后了 。 过了合同期限几年后 , 我还仍旧是每年只获得几百元的印刷费 。
跟出版社第一次的合同已经过期两三年了 , 我还迟迟没有主动找出版社重新签订合同 , 改为付版税 。 出版社的编辑都觉得不可思议 。 他们常常私下议论说:
“怎么 , 赵先生也不主动来找我们重新签订出版合同呀?每年只获得几百元的印数费 , 赵先生可太吃亏了 。 ”
这真是“ 皇帝不急太监急” 。 出版社的编辑都坐不住了 , 主动上门找到我 , 说:
“赵先生 , 您的书发行量与日俱增 , 完全可以改为付版税 。 那样 , 您获得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多 。 第一版的出版合同期限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了 , 您得损失好几万元 。 ”
到这个时候 , 我才如梦初醒 。 重新签订了第二版的出版合同 。
我的脑子都在著书立说上头 , 很少考虑我的经济收入 。 我脑子里想的 , 首先是社会效益;而经济收入 , 列居第二位 。 只要社会认可 , 能发挥社会效益 , 我收入多少 , 并不在意 。
这人啊 , 一心不能二用呀 。 顾此失彼 , 顾了这头儿 , 就顾不了那头儿 。
三十多年来 , 我出版了近六十本书 , 跟很多出版社打过交道 。 多数出版社还是讲信用的 , 但也有不少的出版社 , 缺乏信用 , 没有良心 , 故意隐瞒印刷次数和印数数量 , 欺骗作者 , 发不义之财 。 我无法去出版社核对 , 只能吃哑巴亏 。
像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守信用 , 主动维护作者的利益 , 替作者考虑 , 是难能可贵的 。
我信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 我尊重人民教育出版社 。 遇上这样的合作伙伴 , 作为作者也是很幸运的 。
因此 , 昨天晚上 , 我没审阅出版合同的条款 , 就在单元门口的灯下 , “盲签”了出版合同 。
签完合同 , 我回到家 , 浏览了出版社起草的出版合同条文 。 完全如我想象的那样 , 这个合同我没签错 。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 出版社能够获得作者的绝对信任 , 是一件难得的事 。
(2017年11月1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