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活”了农村校 “乐”了乡里娃

学生从学校的“种植园”采摘了许多辣椒和萝卜叶 , 又将它们制作成了一幅幅立体粘贴画……这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万泉镇田坪小学的一节校本课 。
办学条件差、学生流失、课程开设不全……曾经 , 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典型问题 , 田坪小学都遇到过 。 如今 , 通过优化校园环境、探索形成小班化“生态课堂”、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 这所曾经沉寂的学校彻底“活”了起来 。
近年来 , 平凉市把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 通过加大投入、探索片区一体化管理等措施 , 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水平、办学活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
校园成为乡间最美风景
在平凉 , 不论是偏远村庄 , 还是繁闹城镇 , 学校都是崭新亮丽、朝气蓬勃 。
走进庄浪县南坪学区刘堡小学的教学楼 , 每间教室都有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 。 教室的围栏后面 , 铺着厚厚的爬行垫 , 孩子们坐在爬行垫上翻阅着校本教材 , 相互交流讨论……
而在一年前 , 刘堡小学还是一所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 。 2020年8月 , 刚到南坪学区的学区校长魏发强为破解小规模学校功能室短缺的困境 , 将每间教室分为“学习区”和“发展区” 。 “学习区”摆放桌椅 , “发展区”设立阅读区、实验科创区、庄浪精神与农耕文化区等三大区角 , 破解了小规模学校无阅览室、图书室、实验操作室、科技创新制作室的困境 。
如今 , 不少像刘堡小学这样的“困难户”摇身一变 , 成了各地学校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 这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变 ,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每间教室都被建设成了孩子们益智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才的乐园 , 把原本面临或拆或撤局面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 办成了‘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全、小而优、小而特’的特色校 。 ”庄浪县教育局局长王四胜说 。
小班化教学盘活农村学校
长期以来 , 受制于地理条件 , 平凉市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象比较突出 。 以崇信县为例 , 该县56所农村学校中 , 85%的学校属于小规模学校 。
崇信县教科局副局长吴建忠说 , 硬件落后、师资缺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 校园越来越萧条 。
为改变这样的局面 , 除了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外 , 崇信县还瞄准教学方式改革 , 以此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 。
2010年 , 崇信县制定了农村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 , 即“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和轻松课外” , 一场以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品格为核心内容 , 以学生回归快乐童年为目标的农村教育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
在崇信县柏树镇秦家庙小学的一间教室 , 采访人员看到了卫生角、图书角、实验区等功能区 , 不同区域配备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和图书 。 课堂上 ,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鼓励大家提问题 。
“老师利用现代化电子白板 , 用漂亮的PPT和学生互动教学 , 还穿插一些游戏 , 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很高 。 ”秦家庙小学二年级班主任闫小华告诉采访人员 。
个性化课程设置也是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 采访人员在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白坡小学看到 , 课外活动室的孩子们正在排练话剧 , 音乐室里孩子们稚嫩的双手轻敲着琴键 。
“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了合唱、美术、书法等校本课程 , 近年来 , 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白坡小学校长张玉虎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