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977年恢复高考,为降低入学门槛,邓小平删除4字招生,影响至今( 二 )


当天晚上 , 我就把想要辞职报考大学的想法 , 告诉了同在担任中学教师的妻子 , 他依旧不假思索说出来那句话:“我供你上大学!”
其实这句话 , 在当年我们订婚的时候 , 她就已经对我说过了 , 我俩是1969年订的婚 , 当时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而她已经是一名中学教师了 , 尽管我们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 , 但我们之间 , 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沟通障碍 , 自然她也知道 , 我内心对于当年没有参加高考 , 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

所以当然对于她所说的话 , 其实我早有预料 , 只不过没有那么肯定罢了 , 然而第2天一早 , 父亲的话 , 才让我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
第2天一大早 , 我就将昨晚想要辞职考大学的想法 , 原原本本转述给了父亲 , 当时父亲大小也算是个官 , 而我也是第1次见父亲这么纠结 , 他沉思良久才告诉我:“你当年没有上大学 , 是因为我!”
听到父亲这句话 , 我突然疑惑了:“1970年10月工农兵大学生试点招生的时候 , 难道不是因为我在被推荐到公社的时候被刷了吗?”
这里关于工农兵大学生 , 有必要简单普及一下:
自从1966年取消全国高考开始 , 确实在1970年大学开始了重新招生 , 但是当时上大学也并不容易 ,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 除了要自己报名之外 , 还要经过复杂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 , 而这是专门针对工农兵大学生的 。
说白了 , 能够经过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并不多 , 按照数据统计 , 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夕 , 从1970年开始 , 整整7年的时间里 , 基于推荐制 , 正式进入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 总共才94万人 , 而这94万人当中 , 不仅包括当时上山下乡的老知青 , 还包括各种高干子弟以及基层干部 , 与今天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 , 有着天壤之别 。
通俗易懂的解释 , 就是看似复杂严苛的大学入学考试 , 真正考验的并不是学习能力 , 而是家庭关系和走后门的能力 , 尽管当时推荐制度设立的初衷并非如此 ,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弊端很明显 。

【苏洵|1977年恢复高考,为降低入学门槛,邓小平删除4字招生,影响至今】工农兵大学生 , 即便是经过层层筛选 , 靠关系走到最后一步 , 顺利毕业 , 比起正常的本科生 , 他们享受的其实是大专生的待遇 , 甚至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 , 一度给许多人心里留下阴影 , 这还即便如此 , 这样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求之不得的 。
没错 , 当年我是有机会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的 , 只不过当时我在被推荐到公社的时候就被刷了下来 , 要不是父亲今天告诉我 , 或许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我当时要不是为了争一口气 , 你现在已经上大学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 , 原来我当年没有上大学 , 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没有机会参加高考 , 由于我父亲当时担任的 , 是公社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尽管他也算是农民出身 , 但是在当时多少还是有点用的 , 当时公社确实有推荐的机会 , 为了弥补我没能如愿参加高考的念想 , 加之当时我也符合条件 , 就被父亲推荐了上去 。
好巧不巧 , 当时在公社改革委员会中 , 恰好有同志与我父亲有矛盾 , 即便是我有我父亲推荐 , 但是那位同志还是公报私仇 , 是坚决反对的 , 尽管最后推荐我上大学通过了 , 但是当时的父亲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既然大家推荐我儿子去上大学 , 那就证明我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 但是今天这个大学 , 我儿子还就不上了!”
农村都有一句老话:不争馒头争口气!
即便是当时这口气是争回来了 , 但是没多久父亲就后悔了 , 就因为自己一时冲动 , 让我失去了当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 , 如果当年我知道父亲这样做 , 或许也会和父亲一时置气 , 但是时隔多年 , 同样的机会摆在面前 , 父亲的态度 , 显然对于此刻的我极为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