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977年恢复高考,为降低入学门槛,邓小平删除4字招生,影响至今( 三 )


尽管心结解开了 , 但是面对这次难得的恢复高考的机会 , 父亲依旧没有同意 , 他语重心长对我说道:“只怪你生不逢时 , 现在都已经30多岁的人了 , 有了家庭 , 还考什么大学?而且现在工作做得也不错 , 就安心当老师吧 。 真要有上大学的命 , 当年就已经上了!”

后来再也没有过多的意外 , 彻底断了念想 , 我也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 不过呢 , 多年以后 , 事情又有了新的进展 。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那位同学吗?他就在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顺利参加了考试 , 没有麻烦的推荐制度 , 可以自由报考 , 他顺利考上了大学 , 与我不一样的是 , 他在毕业后 , 留在大城市当了一名中文系主任 , 也算是圆了考大学的梦 。
你要问我当年后悔吗?
其实直到今天 , 我仍旧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后悔!”
原因也很简单:我的经历 , 不过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缩影 , 怨不得时代 , 怨不了父亲 ,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反而我以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 ,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 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 。
1977年的那场高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举两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张艺谋导演 , 1950年4月出生于陕西西安 , 1977年参加高考 , 1978年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 , 1986年主演第1部电影时 , 就已经获得影帝称号 , 第2年就化身导演 , 拍出来至今都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红高粱》 , 从刚开始的摄影师到后来的演员再到导演 , 获得国内外大奖无数 , 而这一切的起点 , 都要从1977年那场高考说起 。

画家罗中立 , 以一副深入人心的油画《父亲》 , 成功印刻在无数国人心中 , 作为曾经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 在1993年成为教授 , 现如今还担任着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 , 享受国家特殊待遇 , 各种称号头衔数不胜数 ,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罗中立呢?自然是源自1977年的那场高考 。
其实 , 1977年那场高考 , 改变的不仅仅是无数个人的命运 , 更是整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命运 。
时间再次回到1977年8月4日至8日 , 尽管已经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 , 但是存在弊端的推荐制度并没有完全废除 。
根据当时的原教育部部长 , 何东昌先生回忆 , 当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 还专门邀请了30多人 , 其中包括我国的著名科学家 , 以及部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 就是为了让教育改革能够深化彻底 , 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

座谈会的前两天 , 并没有掀起多大浪花 , 直到第3天正式进入高潮 , 当时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何东昌先生提到:“现在的大学新生 , 文化素质太差 , 进了大学 , 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 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何东昌校长的这番话 , 可谓是一针见血 , 说出了当时在场的众多教授的心声 , 只不过当时很多人想到了 , 但没有勇气说出来 , 同时也低估了邓公拨乱反正的决心 , 其实当时公认的高校招生制度:“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确实是存在问题的 , 尤其是基层推荐和领导批准 , 造成了走关系的乱象丛生 , 也是当时直接造成大学新生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问题根源 。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 , 会场中一位年轻人突然举起了手 , 向邓小平同志提出请求:“我觉得应该将16字方针改为: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温元凯
当时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 , 毕竟当时发言的年轻人 , 名叫温元凯 , 1977年8月参加会议的时候 , 他才仅仅31岁 , 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助教而已 , 当时接到参加会议的通知时 , 他都差点吓坏了 , 到了会场参加会议的那一天 , 尽管当时到场的有33位代表 , 但是温元凯发现 , 唯有自己是30出头的小伙子 , 其他都是40岁以上的国内著名教授 , 比如当时北大校长周培源教授 , 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 , 中科院副院长童第周教授......唯有他是一名小小的助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