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悲剧的诞生:家庭、社会与精神科学

【文化|悲剧的诞生:家庭、社会与精神科学】
文化|悲剧的诞生:家庭、社会与精神科学
文章图片

(IC Photo)
沈祖新/文
家庭既是疾病的温床 , 更是心灵的疗养院 。 在《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中 , 罗伯特·科尔克用斐然的笔触描述了令人唏嘘的加尔文一家 , 体面的父母多恩与咪咪孕育出的14名孩子中有多人罹患精神分裂症 , 孩子们破碎的心灵如一击重锤 , 击碎了这个中产之家的美好镜像 。
科尔克用细腻动人的叙述写出了“家”的多维特性 , 呈现出“心灵”与“家庭”之间的角力与撕扯 。 除此之外 , “社会思潮”与“精神科学”也是科尔克探究悲剧起因的重要维度 , 前者反映出社会潮流对个人的影响 , 后者表征出“人”在科学中的位置与形象 。 在这三重维度的彼此映照下 , 加尔文一家的“家庭悲剧”具有了“社会悲剧”的广度与“人性悲剧”的深度 , 成为一个社会分析的重要案例 , “心灵的破碎与家庭的离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 可以说 , 科尔克用一个家庭悲剧将关注的目光与论述的笔触投射到心灵与社会之间的广袤领域 , 为读者呈现出一部融文学叙事、社会纪实与精神科学探究为一体的著作 。
毫无疑问 , 科尔克在面对一幕人间的悲剧:一对有着体面的社会身份的父母组成的家庭却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子女 , 患病几率还相当之高 。 无论对于谁而言 , 这都是一记令人难以接受的人生重创 。 而造成这出人间悲剧的背后原因 , 既显得扑朔迷离 , 又不禁令人心生探秘的热情 。 作为一名有着调查采访人员经历的写作者 , 罗伯特·科尔克以冷静的态度面对事件 , 在家庭、社会与精神科学三个维度来揭秘这场“悲剧的诞生” 。
家庭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 科尔克从孩子们的父母多恩与咪咪入手 , 描述并展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 母亲咪咪出生在富庶之家 , 有着令人艳羡的童年;父亲多恩是典型的白人男性 , 参加过战争 , 有着骄傲的内心与近乎天生的控制欲 , 靠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获得了政治学博士的学位 。 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社会身份背后 , 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生命残缺——咪咪的生父在她幼年时突然消失 , 这让她十分渴望安稳且靓丽的生活 , 以至于在她成年之后 , 金色的童年都在其生命的至暗时刻中反复闪耀 。 但这为她提供的并非是继续生活的信心与直面苦难的勇气 , 而是逃避的理由 , “每当不如意 , 咪咪就会回想纽约梦幻般的童年 , 和休斯敦的辉煌家族史 , 来掩盖眼前的愁云惨雾” 。 这种对未来美好的近乎焦虑的期许以及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逃避心理直接影响了她对待孩子的态度:她近似狂热的生儿育女 , 但却无法尽力地履行母亲的责任 。 咪咪与多恩共孕育了14名子女 , 无论在哪个国家 , 这都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家庭构成 。 对于咪咪来说 , 选择孕育如此多子女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 , 而是以此掩盖自己残缺的生活体验 , “她总觉得自己遭到抛弃了 , 而现在她可以亲自创造出陪伴自己的人” 。 咪咪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 那就是“生”“养”和“教”之间的巨大差距 , “生很多孩子 , 和做一个游刃有余的母亲 , 是两码事” 。 也正是在这种“巨大差距”中 , 作为母亲的咪咪忙得不可开交 , 又前后出错 。 面对家中患病的孩子与受到欺辱的孩子 , 她并没有做好对孩子心灵的抚慰 , “她以前从来没有站在健康的孩子那一边 , 现在也不会” 。 这直接造成了对孩子们心灵的伤害 , 玛格丽特因此一生都不愿回家面对这些“家人” 。 从根本上说 , 这依然是咪咪的逃避心理在作祟 , 以前“童年”是她应对现实问题的避难所 , 现在“患病”是她平息矛盾的借口 , 但这借口就像一枚枚尖刺 , 深深地扎在孩子们的心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