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广、普及礼仪礼貌方面的知识 , 许多古代儿童读物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 比如清代人编写的《弟子规》中 , 有好多关于传统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方面的内容 。
尊重长辈方面:“或饮食 , 或坐走 , 长者先 , 幼者后 。 长呼人 , 即代叫 , 人不在 , 己先到 。 称尊长 , 勿呼名 , 对尊长 , 勿见能 。 路遇长 , 疾趋揖 , 长无言 , 退恭立 。 骑下马 , 乘下车 , 过犹待 , 百步余 。 长者立 , 幼勿坐 , 长者坐 , 命乃坐 。 尊长前 , 声要低 , 低不闻 , 非所宜 。 进必趋 , 退必迟 , 问起对 , 视勿移(不要东张西望) 。 ”
仪容仪表方面:“步从容 , 立端正 , 揖深圆 , 拜恭敬 。 勿践阈(踩门坎站立) , 勿跛倚(靠物而站立) , 勿箕踞(两脚前伸叉开而坐) , 勿摇髀(坐着摇摆二郎腿) 。 缓揭帘 , 勿有声 , 宽转弯 , 勿触棱 。 执虚器(空的容器) , 如执盈(装满东西) , 入虚室 , 如有人 。 ”
与人交往方面:“将入门 , 问谁存(在) , 将上堂 , 声必扬(高声) 。 人问谁 , 对以名(说自己的名字) , 吾与我(不要回答“我”) , 不分明 。 用人物 , 须明求 , 倘(假如)不问 , 即为偷 。 借人物 , 及时还 , 人借物 , 有勿悭(吝啬) 。 凡出言 , 信为先 , 诈与妄 , 奚可焉(怎么可以呢) 。 说话多 , 不如少 , 惟其是 , 勿佞巧 。 刻薄语 , 秽污词 , 市井气 , 切戒之 。 ”“凡道字 , 重且舒 , 勿急疾 , 勿模糊 。 ”等等 。
这些礼数规定 , 虽然让现代人觉得有点烦琐 , 长幼尊卑等级观念也比较浓厚 。 但是 , 常言说:“礼多人不怪 。 ”讲究礼仪礼节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 调节人与人之间个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 也正因为讲究礼仪礼节 , 我们国家才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 , 被誉为“礼仪之邦” 。
在待人接物时 , 如果只知道“应该”对人尊敬有礼貌 , 而不懂得“如何做”才能表示或体现出尊敬有礼貌 , 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 伤害对方 , 惹人反感 。 比如 , 小明对奶奶说的话 , 就属于这种情况 。 小明毕竟还是小孩子 , 这责任还不能由小明来承担 。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 责任却全在在于父母 。
三、待人接物的礼仪很有讲究的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 , 待人接物的礼仪从来是很有讲究的 。 有些“细枝末节”做得不得体 , 都不能表示、体现出对人尊重有礼貌 。
比如 , 待人接物 。 用手势招呼人或介绍别人 , 手要五指并拢;若只用一个手指头 , 就好像是在命令或指责人家 , 让人感到不舒服 。
给别人递东西 , 要尽量方便对方 。 比如 , 递报纸书本 , 要让别人接到手里就能看;递一只笔 , 要递到手里就能书写 , 递毛笔不能笔尖对着别人 , 免得弄一手墨汁;递别人刀子 , 要把刀把儿递别人手里 , 不能把刀口、刀尖对着别人 。
开关门 , 要先看看门内门外有没有旁人 , 不要碰着旁人;开门关门不要过猛 , 要轻开轻关;如果身后有人 , 要替人扶着门把手 , 交给别人后再放手 。
请客人吃饭 , 不要先于客人离开饭桌 , 要是在客人还没有吃完时离开饭桌 , 就好像嫌客人吃得太多 , 或怪客人“屁股太沉” , 令客人不快 。
再比如说话 。 别人跟你说话或你跟别人说话时 , 眼睛都要看着对方 , “视勿移” 。 若是东张西望 , 就表示心不在焉 , 忽视或轻蔑对方 。
说话还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环境、氛围 , 掌握态度、分寸、尺度、表情以至声调语气、声音大小、语速快慢等 , 讲究表达方式 。 比如 , 在公共场合 , 不能大声喧哗;肆意大声喧哗 , 如入无人之境 , 是对别人的藐视 。 听别人说话时要耐心 ,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不听别人说完就“抢嘴” , 那是对人不尊重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