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幼儿教师”之十八:《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启蒙教育》( 三 )


说话要讲究技巧 , 用词要得当 , 可不能信口开河 , 就像相声里所说的那样:帮人家换煤气罐时 , 说“你们家又断气儿了” , 本来是帮助人 , 可这话多令人尴尬;给别人代修完钟表时 , 说“给您送钟(终)来了” , 做的是好事 , 这话说出来得把人得气个半死 。
虽说是“童言无忌” , 不能过多计较 。 如果平时对孩子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具体指导和训练 , 小孩子嘴上可是没有“把门”的 , 一不留神 , 就很可能会说出令人很难堪的话来 。 家长和解释还是要在对孩子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上 , 多用点心思 , 多下点功夫 。
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仪细节教育
对孩子进行礼貌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也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重要任务之一 。 对孩子实施礼貌礼仪教育 , 空口说教的效果是不好的 , 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之中 , 结合特定的场景 , 随时随地进行 。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散文家丰子恺十分重视对儿女的教育 , 他主张走近儿童的心灵 , 主张保持童心 , 同时他也不放松对儿女品德和礼貌礼仪教育 。 他给教师和做父母的做出了榜样 。
丰子恺十分好客 , 常有美术界人士登门拜访 , 他总是让儿子丰华瞻也参加接待工作 。 丰子恺在与来客切磋绘画技艺时 , 让儿子在一旁聆听 , 并且允许鼓励参与讨论 。 丰子恺《古诗新画》一书的构思、定稿 , 正是得益于儿子和客人的“说长道短”和随口品评 。
每逢家里来客人 , 他总是向儿女强调:为客人端茶、添饭时 , 一定得用双手端上 。 他常常教育儿女:“客人送你什么东西 , 你要躬身双手去接 , 躬身表示敬意 , 双手表示谢意 。 ”他有时还风趣地对儿女们说:“如果用一只手端茶、送饭 , 就好比皇上对臣子赏赐 , 或者向乞丐布施 , 又或者像是父母给孩子喝水、喂饭 , 这是非常不恭敬的行为 。 ”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儿女们的心里 , 反映在行动上 , 使他们终身难忘 。
儿子丰陈宝小时候特别腼腆 , 怕见生人 , 因此时常在客人面前显得不讲礼貌 。 为了锻炼儿子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 在陈宝十三四岁时候 , 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编一本书 , 他把小陈宝也带了去 。 一是必要时让他当个帮手 , 做一些抄写剪贴的工作;二是也让他借此机会见见世面 , 开开眼界 。
【方面|“幼儿教师”之十八:《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一天 , 一位陌生人到书店找丰子恺 , 客人与丰子恺谈完事正准备告辞 , 看见陈宝在大厅里工作 , 于是就和蔼地跟陈宝打招呼 。 陈宝从未见过这个客人 , 一下子愣住了 , 手足无措 , 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 不知如何是好 。 父亲送走了客人 , 便把儿子叫到身边 , 严肃地说:“刚才客人跟你打招呼告别 , 你怎么可以不理睬人家呢?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 以后可要注意点呀 。 客人同你打招呼 , 你要向人家问好;客人道别时 , 你应该说‘再见’ 。 ”
还有一次 , 好客的丰子恺在饭馆里宴请一位朋友 , 他把几个十来岁的子女都带去作陪 。 刚吃完饭 , 有的孩子就想先回家去 。 丰子恺知道他们的想法后 , 立刻悄悄制止了他们 。 回家后 , 他对儿女们说:“我们家请客 , 你们是小主人 , 如果主人比客人先走 , 那是对客人的不敬 。 以后可不许这样做 。 ”儿女们听了这番话 , 都很惭愧 。 在丰子恺的教导下 , 他的子女都成为明理懂礼之人 。
讲究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 而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则是件耐心细致的长期性培养工作 。 丰子恺先生对孩子进行的这些教育和训练 , 看起来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 , 似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 就是有什么不妥也“无伤大雅” 。 其实 , 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 丰子恺先生很好地利用了客人来拜访的机会 , 适时地对儿女进行礼貌教育 , 可谓十分睿智且有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