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读研热的原因,找到了( 二 )


在具体就业岗位的落实率上,理工科又明显超过人文学科,日前“华为研究生年薪最高到45万”刷屏朋友圈 。近年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亟需发展,企业对技术岗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
不少人更进一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上述《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有26%的硕士研究生考虑读博 。
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文件,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 。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已超过10万人,在学博士生接近50万人,博士培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
高学历带来的就业机会、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无疑是毕业生能否留在大城市的重要筹码 。
清华、北大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在留京率上,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仅为16.1%,硕士毕业生为38.4%,博士毕业生为55.9%;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为42.33%,硕士毕业生为45.63%,博士毕业生为53.1% 。
相比本科生,清北硕士生、博士生显然更倾向于留在北京 。
学历
毕业生的薪酬,为何如此受重视?
薪资是就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市场对高校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
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评估,可通过多个维度来解读,比如毕业院校层次、学历高低、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等,其中薪资是最容易量化的 。
学历越高,薪酬越高,这是客观存在的 。《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一书指出,尽管文凭有水分,收入溢价是真实存在的 。高中文凭的收入溢价为30%,大学文凭的收入溢价为70%;每多熬一年,收入增加5%-10% 。
人们找工作需要文凭,因为文凭的一小部分是人力资本,大部分是信号效应 。信号是三个层面的组合:智力、态度和努力、对现有社会秩序的遵从,后两者对雇主来说更为重要 。
不过,当学历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学历高消费”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者学历普遍提高,又会造成学历通胀 。
在学历消费效应下,用人单位会不断抬高学历门槛要求,过去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岗位,如今硕士学位起步 。
近年来,当求职者人手一本研究生学历证书,却发现用人单位在强调本科第一学历,尽管教育部不止一次强调“没有第一学历的概念” 。
高校则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回报给学生的或是一纸文凭,而不是高质量的教育,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事实上,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并非毕业生人数太多,而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不高 。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高学历人才将逐渐步入常态化,学历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力,势必要从学历转向能力 。
领英在亚太地区的一项调研显示,约八成的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技能,技能超过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成为企业在招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
相比于根据学历、专业、工作经历评估人才,“以技能为导向”的招聘更能打破行业壁垒,在应对新的全球挑战和行业升级时也更具生命力 。
【毕业生|读研热的原因,找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