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坚守和梦想( 四 )


王寒:
坚守教育初心
2020年3月19日,澳大利亚公布了一系列政策,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此时,王寒面临回国或继续留在墨尔本的两难选择中,因为一旦出境,就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再回到澳大利亚学习。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留在澳大利亚。
疫情下的艰难选择
2020年3月到5月,澳大利亚疫情管控非常严格。后来,随着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逐渐降低,对于公共场所以及家庭聚会的要求也逐渐放宽。然而到了当年7月,澳大利亚冬季来临,疫情又有了抬头的趋势,王寒的很多朋友在那时选择回国。
对于王寒而言,最难熬的其实是疫情暴发初期,“那时,药店里卖的消毒用品和口罩特别少、还特别贵,一袋50个一次性口罩要卖到60或者70澳元。”王寒回忆道,“后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给中国留学生发放了健康物资,有口罩、消毒湿巾等,还发放了好几轮,为留学生提供了方便。”
相比医用物资缺乏,家人的担忧是王寒最为揪心的。“其实我也想过回国。”王寒说,“因为那时候澳大利亚疫情严重,我跟爸妈每天都会打视频电话。但考虑到回国上网课有一些不便,最终决定留在澳大利亚好好学习。”
进入全面网课模式
王寒从小就有个梦想——当老师。然而,本科时与自己心爱的英语专业失之交臂,不得已选择了化学专业。但这个专业开设师范方向,让王寒积累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也为之后申请对外英语教学(Tesol)专业打下基础。
大四下半学期,王寒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申请。“我曾经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过暑校,当时觉得英国的教育模式挺适合我,但等到开始准备时才发现已经晚了。”最终,她申请了入学时间更为灵活的澳大利亚高校,并获得了墨尔本大学Tesol专业的录取通知。
2020年3月,王寒正式入学。全英文授课方式的不习惯,复杂的论文写作及文献引用格式,晦涩深奥的教育理念都让她有些力不从心。授课老师飞快的语速让王寒觉得连弯腰捡个笔的机会都没有,仿佛那么一瞬间也会漏掉一个知识点。2020年4月,学校封锁,课程改为线上的消息对于王寒来说反倒是松了口气,“网课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听,最后总能明白老师所说的内容”。
在多元教育中求突破
虽然缺少一些线下互动,但王寒对于大学的课堂氛围感受很深。学生可以随意向老师提问,哪怕这个问题可能跟课堂主题关联不紧密。
“给我最多感触的是曾经上过的一门叫批判性思维的课。”王寒说,“老师常强调,不要限制学生的发挥,要让他们畅所欲言。”
疫情虽然给王寒在出行上增添了许多不便,限制了她对澳大利亚的“探索”,但同时也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变身大厨。“原来在家就会煮个泡面,妈妈特别发愁我到了国外怎么生活。现在什么毛血旺、椒麻鸡、排骨饭我都会做。”王寒笑着说。
李钊钰:
做顺应时代趋势的前行者
2020年7月底,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就读研究生的李钊钰踏上了回国的航班,但追逐梦想的脚步并未停下。2021年初,她继续前往美国完成学业。
从不敢说话到乐于分享
短暂回国的那段日子中,相较于在波士顿每天紧绷绷的生活,白天睡觉、夜里上课的学习节奏并未给李钊钰造成负担。除了上课,她还为自己找了份实习工作。用她的话说,美国是个看重“软实力”的国家,想要从众多求学者或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拥有含金量高的实习经历能让招录者眼前一亮。
李钊钰本科读的是会计专业,申请研究生时,最初选择的是金融,后来转至应用商业分析专业。在留学期间,她注意到,教授们非常喜欢与学生互动,经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者学习心得体会。每当这时,李钊钰都庆幸自己有过实习经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