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团组织把“创新实验室”搬到学生身边 让青少年在家门口“触摸”科创

让青少年接受科创教育 , 一共需要几步?在很多家长看来 , 必须把孩子送到学校、专业培训机构才算“够格”的科创教育 。 而今后5年 , 上海9-35岁的青少年在离家步行一刻钟距离的“创新实验室” , 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课程与活动 , 还能成为“主理人” , 把创意和知识传递给大家 。
为把创新“舞台”尽可能搬到更多青少年身边 , 团上海市委于2021年启动了《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事项“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 。 行动计划包括“一个创新学院、两个工作品牌、X个示范区域”和“青创指数”监测体系 , 将通过物理空间改造、创新氛围营造、创新课程研发、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式综合推进 , 让创新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 。
青少年创新创业 , 还差“最后一公里”
一年级小朋友的妈妈林喆住在一个周边有三四所小学的社区 , 她发现“双减”之后 , 在放学后、节假日怎样安置孩子 , 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 成了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
林喆有十几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 , 在她看来 , 年轻人进入职业生涯之后 , 学历与专业会被弱化 , 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 而这些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 她期待社区周边有一个地方 , 既能托管孩子 , 又能让孩子认识各年龄层的朋友、参与社区事务 , 无形中锻炼创意思维和综合素质 。
通过参与创设社会企业“WEable青年创新” , 林喆的期待正在成为现实 。 WEable青年创新由全国首个公益孵化器“恩派公益”发起 , 通过举办“3小时极速创新”工作坊、创新大赛 , 提供线上线下培训课程 , 链接企业资源等为高校大学生、社区青少年等赋能 。
青少年从事创新创业有哪些痛点?林喆从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几个方面:“很多大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创新创造 , 但他们有的只掌握专业知识 , 不知道怎样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有的想到了好点子 , 却没有现成、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还有的写完项目方案之后 , 由于缺人、缺资源难以将项目落地 。 ”
近日 , 团上海市委在上海团校成立了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 , 创新学院将作为汇聚资源的平台和枢纽 , 把WEable等社创、文创、科创组织 , 以及各委办、企业的力量集合起来 , 赋能全上海有志于创新创造的青少年 。
团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 创新学院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意力、共创力、行动力为主旨 , 将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共促的青少年创新支持体系 , 由委办提供政策支撑 , 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提供课程、体验服务 , 街镇、园区等提供“毛细血管”般的实战场景——家门口和单位旁的“创新实验室” , 承载资源、辐射周边青少年 , 打通普惠型、混龄化创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
在青少年“家门口”建设“创新实验室”
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和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 , 两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已落地 。 新华路街道是上海“社区更新”的典型案例 , 社会组织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大鱼营造”)通过硬件改造 , 以及举办公益市集、艺术表演、主题讨论等方式 , 让居民与社区建立深层次连接 , 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社区生活与社区治理 。
大鱼营造创始人何嘉说 , 他的团队正在探索打造“青年创新据点” , 通过组建“创新合作社”“美好社区集合店” , 邀请有经验的创新导师共同孵化有想法、缺资源与伙伴的“斜杠青年” , 让更多青年能在社区探索事业与人生创新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