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现名校毕业生就业背后的理性信号( 二 )


最后 , 再来说一说社会公众当如何理性看待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 如清华大学的灵活就业(含自主创业)比例为13.6% 。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 ,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力量 。 既然说到“储备” , 论及“动能” , 那么势必不能依照传统的就业观念认识毕业生就业选择 。 一方面 ,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 意味着更多毕业生或者家长应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人生的一种有益经历 , 或作为一种丰富自我的储备 。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时间 , 看待“慢就业”等现象离不开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 , 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多元开放的就业观念 。 另一方面 , 公众应对自主创业、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等非传统型就业选择 , 持有更多包容性 。 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能适应形势“就业” , 而且更要使之能引导潮流“创业” 。 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 青年创新创业也必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的新引擎 。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14日第2版
【质量|发现名校毕业生就业背后的理性信号】作者:张立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