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系|规范“双减”过程 重塑教育生态

在浙江宁波 , 周一到周五 , 不仅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能参加校内课后托管 , 学前和高中阶段的孩子也能根据年龄特点参加丰富的托管活动;周末及节假日 , 宁波学生可以到校园、各研学基地参加活动……推行“双减”以来 , 宁波打通从学前到高中的全链条课后服务体系 , 优化全时段服务 , 扎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 , 宁波密集出台了17个“双减”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 , 系统设计了从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到“双减”工作评价方案 , 再到区域“双减”督导等一整套工作体系 , 不仅引导区(县)市、学校大力推进“双减”工作 , 更重塑了宁波的教育生态 。
课后服务有标准有资源有质量
2021年11月中旬 , 宁波率先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 在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看来:“课后服务不是学校开了就行 , 而是要开出质量 , 宁波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 将课后服务标准化、体系化 , 整体提升区域课后服务水平 。 ”
以《意见》为指导 , 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设置了以兴趣类课程为主 , 挖掘学生潜能 , 培养学生兴趣的“补(Supply)—学(Study)—动(Sport)”3S课后服务课程 。 一段时间试行下来 , 该校副校长俞东发现 ,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 , 兴趣和潜能得到了有效挖掘 。
“原来学校的课后服务缺乏系统性 , 现在按照课程化的标准整体设计 , 有课程要点 , 有能力进阶 , 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 ”俞东说 。
目前 , 宁波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已经形成了9612门课程 , 其中德育安全类360门 , 体艺特长类3807门 , 科普科探类1107门 , 人文阅读类1325门 , 多样化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
一手抓学校课后服务建设 , 一手抓资源整合 。 在宁波市教育局的牵头下 , 多个群团组织和政府部门成为宁波课后服务的“供应商” 。
近日 , 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走进宁波李惠利中学 , 对该校射击队员的握枪姿势、击发时机等进行“一对一”指导 。 原来 , 杨倩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宁波中小学素质教育首批特聘专家 。
【服务体系|规范“双减”过程 重塑教育生态】宁波市教育局协同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市科协等八部门组成宁波市素质教育领导小组 , 并成立了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合5个教育指导中心 , 引进各类高水准、专业化、稀缺性的社会资源进校园 。 这些优质的资源将通过统筹协调和精准投放 , 辐射全市的中小学 。
创新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
新学期以来 , 宁波鄞州区华泰小学校长边如辉欣喜地看到 , 校园“动”起来了:课堂上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互式学习 , 学生灵动活泼;课后作业也不再拘泥于抄写背诵 , 涌现出了“思维导图”“有声作文”“自制绘本”等多种形式……
在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建国看来 , “双减”并不是简单地延长孩子的在校时间 , 而是要“以减促增” , 用有质量的课程、优质的教育内容 , 真正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 “而在这背后 , 教育部门需要统筹发力 , 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 ”
为此 , 宁波市陆续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师资薪酬补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双减”工作 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的指导意见》:有严格控制督查检查频次等15条“中小学教师减负措施” , 还有弹性上下班、设置AB岗均衡配置师资等创新举措 。
在市教育局的引导下 , 各区(县)市教育局也积极行动起来 。 镇海区仁爱中学为班主任、额外承担兴趣小组教学的教师安排了每周弹性坐班半天;慈溪市横河镇教办为全镇近400名教师建立了课后服务“时间银行卡”制度 , 鼓励教师把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积攒至“时间银行卡” , 可以折算成自由支配时间 , 用于学习和调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