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帮助理工科“学困生”走出困境

又到了学期期末考试的时间 , 对那些在大学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而言 , 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 其实 , 大学学困生问题由来已久 , 特别是理工科学困生问题更为突出 。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 由学习困难所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 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对学困生产生的负向激励影响越发堪忧 。 当前 ,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学生工作人员开始关注大学学困生问题的研究 , 在家校联合、学业帮扶、改进教法、心理辅导、严格纪律、举办公益讲座等方面帮助学困生转化 , 但如何更细致地审视学困生面临的现实困境 , 并使转化更有效度 , 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
什么原因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导致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首先 , 理工科大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极易导致学困生问题的产生 。 理工类学科学业难度大 , 衔接性强 , 学生的功课一旦落下来 , 再想赶上去就相当困难 。 再加上一些大家“为了高考多吃点辛苦 , 考上大学就好了”之类的错误想法的诱导 , 有些理工科新生入学后的须臾放松就会使他们产生学习困难 。 他们面对学习困境时的感受仿如面对万米长跑:即使幡然醒悟 , 奋起直追 , 身边的同学已经远远地跑在前面 , 甚至早已不见踪影 。 于是在习得性无助的境况下 , 学困生极容易产生自卑、退缩、焦虑、孤僻等心理症状 , 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而无法自拔的学困生亦不鲜见 ,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学习困境 。
其次 , 理工科学困生 , 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困生和中小学学困生的学困原因有着根本的不同 。 他们基本上都是基础教育的学优生 , 在智力、生理上非但不存在任何影响学业的功能性障碍 , 绝大多数的同学甚至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 , 而在基础教育阶段 , 学习失能或学习障碍是导致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 理工科大学学困生除了学业负担沉重的致困因素之外 , 还主要存有因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产生的自卑心理;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紧张而缺乏社会支持;专业思想的不稳定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对自我的片面认知和过高的要求使自己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 自我效能感降低等独特的致困因素 。
再次 , 治标不治本的转化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学困生的现实困境 , 客观上扩大了学困生的群体数量 。 事实上 , 关于理工科学困生转化问题可资借鉴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少之又少 。 现在一些学校进行的家校联合、严格纪律等做法强调的是对学困生外显行为的约束 , 这些对学困生学习行为简单而粗暴的规范 , 无助于他们良好而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 。 更为严重的是 , 不解决心理问题 , 一味地对学困生施加与其心之所念相悖的严格管束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还往往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
学困生需要不竭而稳定的转化动力
学困生的现实困境是受多因素长时间影响的结果 ,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施以长时间、有计划的教育影响 。 我们观察到 , 个别心理辅导、举办公益讲座等措施可能会使一部分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有短暂提升 , 但是由于有针对性持续帮助的缺失和学困生转化长效机制的缺位 , 大多数学困生在短暂的学习提升之后 , 很快就会出现转化“退化”的现象 , 重又“回归”到以前那种所谓的“不成熟”状态 , 这说明碎片化、零星随机的教育影响无法收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良好效果 。
受学习情境的巨大变化和其他非学习能力因素 , 以及后期转化措施不力的影响 , 理工科学困生在转化无望的彷徨中所滋生的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致使他们在学习困境中越陷越深 。 想要改变学困生的这些不合理认知、失控的情绪和意志力薄弱等个性心理特征 , 实现他们在学习上的彻底转化 , 就需要给予他们不竭而稳定的转化动力 , 以支持他们的心理长期而持续调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