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 时刻坚持好界线 。 界线需要坚持 , 即便是在孩子不接受 , 甚至用大吼来表示抱怨、指责 , 或者求饶、祈求时 , 父母也不能妥协 , 而要坚定地持守界线 。 在商场或者玩具店 ,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没有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在地上撒泼打滚 。 这种情境下 , 并非每个父母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 , 不少父母最终会被孩子的哭闹打败 , 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妥协 。 经常用此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心愿的孩子 , 实际上是被父母的妥协养成了一种没有界线的生活方式 。
如果父母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界线 , 就会滋长孩子为人处世的无原则性 , 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构建 。 基于此 , 父母一定要将界线坚持到底 , 即使孩子反对你的决定十万次 , 父母的职责“便是在你的立场上站稳十万零一次” 。
最后 , 让孩子拉好自己的车 。 承担行为的后果是落实立界线的最终目的和现实成效 。 后果是界线最后的屏障 , 比惩罚更有效 。 即使在孩子排斥父母设立界线的时候 , 也要坚持利用后果的作用 。 父母要让孩子拥有适当的自主权 , 让他在行使自主权中选择承担的后果 。 通过承担后果 , 让孩子知道有些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 不是别人的问题 , 要拉好自己的车 , 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做到这一点有三个要素 。 首先 , 让孩子预判一下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 , 明确自己的责任;其次 , 运用“梁木与刺”的原则 , 教孩子“在看朋友眼中的刺之前 ,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 找别人问题的时候 , 先看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这也就要求父母在觉得孩子有问题时 , 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其实是父母的问题);最后 , 制定规则要严格执行 , 可以白纸黑字地确立孩子的界线是什么 , 父母的界线是什么;孩子需要对自己的界线负责 , 也要尊重父母的界线 , 反之亦然 。
父母要共同一致遵守界线
“一个唱红脸 , 一个唱黑脸” , 是常见的父母教育角色定位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教育孩子观点与方法的不一致性 。 父母观点不一致 , 将会导致孩子成长为无所适从的矛盾体 。 同理 , 坚守界线也需要父母保持一致性 。
父母要避免“分歧管教” , 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甚至南辕北辙 , 将无法给予孩子内心所需要的整合 , 结果往往会让原本比较敏感的青春期孩子变得更为纠结、烦恼 , 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与行为特征 , 不知如何取舍父母的意见与建议 , 导致加重他们的叛逆、鲁莽和敏感 , 出现更为严重的青春期焦灼现象 。
父母还要避免“三角关系” , 即汤森德博士所说的“两个人不设法解决彼此的冲突 , 却另外再拉一个人进来 , 要他袒护某一方”“那个‘第三者’与冲突根本无关 , 他只是被用来暂时安抚双方 , 或成为那两个害怕正视问题者的挡箭牌”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三角关系”的界线问题 , 在中国的家庭中极为常见 。 为了避免“三角关系”的发生 , 与孩子发生问题的一方父母应直接出面与孩子谈判 , 亲自解决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另一方则尽可能回避 , 让他们自己解决 , 这样才能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
界线的标志就是分寸感 ,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最好方式 , 正如周国平所说 ,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 , 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 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 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 父母学会用界线呵护孩子 , 帮助孩子 , 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架构自己的生活 , 使他体验到行为的后果 , 学会保护自己 , 学会负责任 , 更有安全感 。
推荐阅读
- 教育|好好说话,是父母毕生的修养,请你一定要做好4点
- |班主任坦言:双减后,容易逆袭成学霸的孩子,父母都做对了一件事
- 大学|中考分流后,最吃亏的是“开窍晚”的男孩,父母能做些什么
- 大学|教育部下达“3个新通知”,高中生难度或将提高,愁坏了许多父母
- 大学生|新型“啃老”悄然来袭,比“旧型啃老”更严重,父母被慢性榨干
- 父母|儿子紧握拳头,和妈妈对峙,爸爸一个动作引发网友怒赞
- 教育|焦虑的家长困在培训班:我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 父母|孩子总是模仿童话中的场景,要不要告诉他童话是假的?
- 边缘系统|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
- 父母|林文采亲密关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