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我和数学史有个约会(四)|加减乘除的演变过程,已拿捏!( 二 )


1629年 , 法国的吉拉德将式子的左边写成(5+6)-7或(5+6)÷7 , 这两种写法对他来说意味着同样的意思!
事实上 , 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 , “÷”被广泛用来表示减法 , 甚至到了19世纪 , 在德国仍然如此 。
1631年 , 在英国 , 威廉·奥特雷德出版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 , 被称为《数学之钥》 , 强调用数学符号的重要性 。 他用“+”、“-”和“=”表示加、减和等于 , 最终使这些符号成为标准符号 。 然而 , 如果奥特雷德想强调表达前两项分组的话 , 他就会使用冒号 。 因此 , 他可能会写:

同年 , 雷科德的长等于号出现在托马斯·哈里奥特一本有影响力的书中 , 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的符号也出现了 。
1637年 , 笛卡尔的《几何学》简化和规范了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代数符号 , 但这本书也要对推迟“=”符号的普遍使用负责任 。 在这本书中和他后来的一些著作中 , 笛卡尔使用了一个奇怪的符号来表示相等 , 还用“--”表示减法 , 所以他的式子被写成这样:

笛卡尔的代数符号迅速传播到欧洲数学界 , 大家常常用奇怪的符号来表示相等 。 进入18世纪初 , 一些地方仍然使用这些用法 , 尤其是在法国和荷兰 。
18世纪初 , 括号逐渐取代了其他分组符号 ,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莱布尼茨、伯努利斯和欧拉的有影响力的著作 。
18世纪70年代 , 加法、减法、相等以及分组的符号就基本确定了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算术表达式 。

有这么多不同的加法、减法和相等的表示方式 , 你感到惊讶吗?
其实 , 就当今世界 , 我们仍然有至少四种不同的乘法符号:

  1. \uD83D\uDC493(4+5)意味着3乘以(4+5) 。 把乘法写为并列(只需把相乘数量并列摆在一起)可以追溯到9世纪和10世纪的印度手稿和15世纪一些欧洲手稿 。
  2. \uD83D\uDC49“??”作为乘法符号首次出现在17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课本中 , 尤其是在奥特雷德的《数学之钥》中 。
  3. \uD83D\uDC491698年 , 莱布尼茨被??(乘号)和 x(字母)之间可能混淆所困扰 , 提出将“·”作为乘法的替代符号 。 这种表示乘法的符号18世纪开始在欧洲被广泛使用 , 一直是表示乘法的常用符号 , 即使是在今天 , 2·6也表示2乘以6 。
  4. \uD83D\uDC49今天 , 计算机可以使用“﹡”表示乘法 , 2乘以6被输入为2*6 。 这种非常现代的表示法17世纪曾在德国短暂地使用过 , 后来它消失了 , 直到信息技术时代到来才又开始使用 。
除法的符号也一样有很多表示方法 。 我们写5除以8为5÷8 , 或5/8 , 或8分之5 , 甚至为5 : 8 。 “÷”用来表示除法 , 而不是减法 , 这主要归功于17世纪约翰·拉恩的《代数》 。
一些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开始用“÷”来表示除法 。 这样 , 在英国、美国和其他以英语为语言的国家中 , 这个符号就成了首选的除法符号 。
但在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一般遵循莱布尼茨1684年提出的采用冒号表示除法 。 这个区域差异持续到20世纪 。 1923年 , 美国数学协会建议将两个符号从数学著作中删除 , 以利于分数的表示 , 但这种建议并未被采纳 。 我们仍然会这样写表达式 , 如6÷2=3和3:4=6:8 。

在这个简短的数学概念小史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数学是符号化的世界 , 符号就是现实世界在数学世界的纽带 。 经过数千年发展 , 现在人们使用一套统一、规范的符号作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