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游戏防沉迷,家庭才是主战场

寒假来临 , 孩子完全进入到家庭生活之中 , 而家庭教育在面对假期最容易引爆孩子热切期待的游戏之时 , 能否做到防沉迷呢?
事实上 , 游戏防沉迷的主战场 , 已经转移到家庭 , 不止是假期 。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 , 腾讯游戏在17日对外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时间 , 寒假未成年人最多玩14小时游戏 。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最严防沉迷令下达百日之后 , 新的“问题”出现了 。
2021年12月 , 媒体报道称 , 杭州一位家长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留言反映称 , 国家出台“防沉迷”政策后 , 自家初三的孩子对一周3次的时间更加珍惜了 , 更加光明正大地玩某游戏了 , 孩子在每周3次游戏后 , 会把游戏过程用录像保存在手机“相册”、“视频”里反复研究 。

游戏|游戏防沉迷,家庭才是主战场
文章图片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12月8日回复称 , 游戏公司正常运营 , 资质合法 , 该公司对该手机绑定未成年人身份证信息平板电脑的账号可以进行封禁一年 , 待孩子中考结束满一年后 , 再解封 。
面对如此花样百出的孩子的“破防”套路 , 防沉迷系统已经做到了设计理论的极致 , 而如果家长没有察觉、并主动联系有关方面 , 则防沉迷至少在这个家庭的现实层面上 , 将再一次失效 。
事实上 , 随着最严防沉迷令的出台 , 过去萦绕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一社会问题之上的许多纠结已经成为过去式 。 比如家长责任大、还是游戏公司在放纵?
防不住沉迷 , 根子在“家”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
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 , 家庭教育从从“家事”上升到“国事” ,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 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这一条文同时意味着防沉迷的责任正在从基础设施(防沉迷系统)构建层面 , 转向家庭层面 。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 “每周最多三小时”的最严防沉迷令之下 , 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 。
据2021年11月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 , “防沉迷”政策落地后 , 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 , 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 , 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 同时 , 报告显示 , 仍然有两成未成年人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而不被识别 , 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仍面临一定挑战 。

游戏|游戏防沉迷,家庭才是主战场
文章图片

报告也指出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措施中 , 用父母或长辈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长辈账号登录游戏的不在少数 。
在家长大声疾呼、声讨游戏厂商多年并达成最严防沉迷之后 , 一个“不在少数”的结果 , 可以说明的东西实在太多 。
至少 , 家长们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 要负一部分责任 。

游戏|游戏防沉迷,家庭才是主战场
文章图片

有系统“配方” , 还要家庭下“良药” 上述报告还显示 , 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 , 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 目前实名验证的基础上 , 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 。 48.6%的家长认为需要强化人脸识别 , 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