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啥是“非学科类培训”,鉴别方法来了


寒假已至 , “以非学科名义举办学科培训”是需要整治的校外违规培训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 究竟怎样才能科学鉴别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项目类别?近日 , 湖南省教育厅下发 《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 对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的适用范围、原则、依据、标准、机构、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 各地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办法》自2022年1月20日起施行 , 有效期2年 。
从培训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办法》明确 ,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 , 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审批成立的校外培训机构 , 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的校外培训 , 均适用于该《办法》 。 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开展校外培训的 , 参照执行 。 在开展分类鉴别工作时 , 要求坚持“从严规范”、“科学严谨”、“统筹协调”、“与时俱进”等原则 。 对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主要从培训目的、内容、方式以及结果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综合评判 。
符合以下特征的
鉴定为学科类培训项目
1
培训目的:
以教授学科知识与培训技能为导向 , 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 。
2
培训内容:
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
3
培训方式:
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 , 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 , 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
4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 , 以学习成绩、学科类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
符合以下特征的
鉴定为非学科类培训
1
培训目的:
以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旨在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 , 培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
2
培训内容: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 , 以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其他学习内容 。
3
培训方式:
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 以运动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活动为主要过程 , 培训形式以学生实践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 无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应试培训 。
4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综合素质水平与发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 ,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 不涉及学业成就与学科类考试成绩 。
按“分级指导、逐级负责”原则鉴别
《办法》提出 , 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按照“分级指导、逐级负责”原则 , 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 。 各地应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 , 配备适当的工作力量 , 保障分类鉴别工作顺利开展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应的管理需要 , 成立鉴别专家委员会 , 或委托所属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 。 省级分类鉴别工作由省教育厅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 。
鉴别机构实行属地分级管理 , 县(市、区)级鉴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所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市(州)级鉴别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所辖各县(市、区)的鉴别工作 , 对县级有争议的鉴别结果进行复议鉴别;省级鉴别机构负责统筹规范和指导全省的鉴别工作 , 对市州有争议的鉴别结果具有最终决定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