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 , 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长了 , 家长对孩子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经常会“挑错” 。 在这种情况下 , 亲子间是剑拔弩张地互不相让 , 还是心平气和地坦诚交流?如果“熊孩子”遇到了“熊家长” , 家庭战争应该如何平息下去呢?
【沟通|“熊家长”岂能教育出好孩子】讲述:邻居的家庭战争让我报了几次警
期末考试结束 , 孟女士邻居家两名上小学的女孩开始了居家生活 。 这也成了孟女士焦虑烦躁的开始 。 孟女士苦恼地说 , 两个女孩家里天天上演的就是“灾难片” 。 从早上开始 , 孩子的奶奶就大声叫两个孙女起床 , 然后两个孩子一起大喊“不起床” 。 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吼起来 , 孩子的奶奶和妈妈就开始为各种家务吵架;接着是两个孩子各种不听话 , 妈妈和奶奶又统一战线 , 一起对孩子进行吼叫式教育 , 但因为孩子们的各种抗拒和不服管教 , 最终家长开启了打孩子模式 。 孩子不起床 , 先吼再打;孩子不好好吃饭 , 先吼再打;孩子不写作业 , 打一顿;孩子作业写不对 , 再打一顿……每天循环播放的吼叫打骂 , 让四周的邻居不堪其扰 , 特别是住在对门的孟女士 , 被吵得心情烦躁 , 接连报了好几次警 , 但收效甚微 。
孟女士说 , “熊孩子”加上“熊家长”就组成了“熊家庭” , 一看不顺眼就吵架 , 互相看不顺眼就不停吵架 。 作为冷眼旁观的邻居都明白 ,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 , 孩子根本不会改错 , 只会加深错误 , 恶性循环 。 家长为什么不能冷静下来做出改变呢?
建议:家长先冷静 , 再做出第一步改变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李雪云老师说 ,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 不吼不叫就不会说话 , 不打不骂就不会沟通 , 这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行为 。 教育孩子 , 最重要的就是沟通 , 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给孩子滥贴标签 , 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 还会引起孩子跟家长的对峙 。 因此家长在跟孩子沟通前 , 要先动脑筋 , 想想跟孩子说什么、怎么说 , 而不是谁的声音高谁就有理 。 情绪暴躁的家庭 , 往往处在各种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失衡的状态 , 长辈以压力大为借口 , 在家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 在这种环境下 , 孩子心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是缺失的 。
李雪云老师建议 , 在家庭氛围紧张的情况下 ,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要先冷静下来 , 由家长做出第一步的改变 。 首先是孩子的父母 , 在感觉要爆发坏情绪的时候 , 提醒自己先不要脱口而出 , 不妨暂停一下 , 改变“我说你必须听”的习惯 , 放缓语速、低声说话 。 其次 , 在教育孩子时 , 多想想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 , 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 , 了解前因后果之后再进行沟通 。 另外 , 家长尽量避免使用“你必须”“你要”“不能”这样指令性的语言 , 可以变成“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解决”这样的话 , 孩子会更主动接受家长的建议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