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蒙牛老总

蒙牛老板(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1998年,时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被伊利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 。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表现尤为突出 。牛根生白手起家,饱受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在无数次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 。6年后,蒙牛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上超越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
更戏剧性的是,6年后的2004年,郑俊怀因不义之财入狱,而牛根生却花了10亿美元成名!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冰火两天!
这种事情,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非常少见的!
传说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秘密 。郑俊怀为什么要和帮了他16年的牛根生翻脸?为什么牛根生只用了6年就用空创造了蒙牛?你最后为什么离开?
失去伊利之后,所有的心思都失去了 。
1998年,牛根生担任伊利集团副总裁,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 。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负责的部门 。牛根生在伊利员工中的威望也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自于他的为人和人格魅力 。
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觉得不对劲 。他在伊利工作了16年,最近却感觉到了资源使用上的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了少量资金,有很多部门对他进行约束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买扫把也要报审批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总统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的眼中读到了“陌生”和“不信任” 。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处境岌岌可危 。牛根生三次向郑俊怀递交辞呈 。前两次,郑俊怀说有事挽留,牛根生撤回辞呈 。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差 。
牛根生在伊利董事会上第三次提交辞呈 。他把辞呈放在面前,对说:“郑哥,如果你要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会因为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 。”郑俊怀脸色有点难看,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份辞呈!”伸手要辞职时,郑俊怀急忙用手紧紧按着,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再商量决定!”牛根生一走,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含泪对在场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有我,我有他没有他!”
时隔多年,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心中如刀 。他说:“当时我很不舒服 。我一生中有三两次非常不舒服 。这是其中之一,几乎快死了 。”
我很穷,我会重新开始 。
被开除后,牛根生去了北京大学深造 。在北大的那段时间,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在教室之间穿梭 。40岁的“牛佬”坐在教室里听课,看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带孩子气的“同学”,感觉很不舒服 。“我必须先化解内心的委屈和痛苦,才能静下心来,融入不熟悉的校园环境 。”牛根生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在北大深造的过程中,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经历和教训,从而将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压力反应模式转变为理性的思维模式 。
三天后,当你刮目相看的时候,牛根生已经比一般人看得更高,想得更远了 。经过北大的沉淀和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正在心底酝酿 。
牛根生从北大出来,就像他以前的下属被伊利辞退一样 。他们一起找到了牛根生,希望牛根生能带领他们走向新的道路 。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称为“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全部是牛根生夫妇出售伊利股份的钱 。蒙牛一成立,很多在伊利工作的老下属就分批叛逃 。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为了“黑暗”而放弃“光明”,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会有光明的未来 。然而,老人转过身去 。
在呼和浩特一栋53平米的建筑里,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牛根生深知自己的弱点是“没有市场,没有工厂,没有奶源”,而优势是“人才” 。这群追随牛根生的人,都是业内顶尖人才 。牛佬决定采用“虚拟管理”的方法,用“人才”换取“资源” 。
1999年2月,牛根生通过秘密谈判与哈尔滨某乳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牛根生派出8人接管公司 。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同时蒙牛的产品也是这家工厂“新鲜出炉”的 。1999年1月至4月,在呼和浩特的牛根生,在哈尔滨工厂远程指挥一个8人团队,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 。同时,他在远离呼和浩特和灵儿县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
奇怪的把戏,血腥的战斗 。
伊利已经统治了市场,蒙牛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扩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深知依靠常规的营销方式很难实现重大突破,只能出其不意地取胜 。蒙牛提出“打造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构想 。当然,当时伊利是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 。蒙牛默默无闻,连前五都挤不进去 。但是,牛根生的优秀就在于此 。蒙牛通过立标杆为伊利,让消费者通过伊利了解了蒙牛,并留下了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