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观后感)很偶然的,在大理田野调查,某天夜里坐在堂屋,和我住的那家白族村民一起看电视 。正好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名为《自然的馈赠》 。村里上网不方便,连手机信号都不稳定 。数日后,回到省城,登陆微博,才知这部片异常火爆 。我回忆在灯光昏暗的堂屋,守着16寸彩电看第一集的情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观后感)很偶然的,在大理田野调查,某天夜里坐在堂屋,和我住的那家白族村民一起看电视 。正好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名为《自然的馈赠》 。村里上网不方便,连手机信号都不稳定 。数日后,回到省城,登陆微博,才知这部片异常火爆 。
文章插图
我回忆在灯光昏暗的堂屋,守着16寸彩电看第一集的情形 。白族大妈从来没有踏出过苍山洱海以外的世界,大爹也只是年轻时在昆明工作过几年 。大爹经常跟我讲他过去的苦难,背着百十来斤的重物,走山路、踩泥泞,赶马、放羊、种地 。老公公老太太还在世的时候,大爹一人做活,要供九张嘴吃饭 。家里连张褥子都没有,铺子上垫的都是干稻草 。这些讲述对一个少时未能亲历农村生活、苦难岁月的愣头青来说,往往具有难以想象的故事性 。
文章插图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那些关于食物获取与加工的故事 。作为一个有五年食学专业背景的“吃货”,笔者对饮食有着超出食物层面的百思特网特殊情结 。然而,那些亲切熟悉的食物,给我带来心的触动 。不止一次吃过松茸,却从来不曾如此真切地认知松茸的获取之艰 。排骨藕汤和炸藕夹勾起了少小故里的记忆,却根本想象不到荷塘挖藕是一个如此磨耗力气和耐性的职业 。更有查干湖冰面上的铤而走险,只为满足城市餐厅里肥美鱼头的供应 。自然的馈赠吗?观众看到的是食材获得的艰辛不易,而食材的获得者并不能自由地享用,那些珍贵的食材,以高昂的价格出现在高档饭店的餐桌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更是加速了食物从田野、灶房到餐桌的流动 。
文章插图
七集的讲述,尽管在内容上互有重叠,但每一集自成独立主题,重点突出、镜头细致、剪切娴熟、人物鲜活、叙事完整 。食物浸润在浓醇的人情味之中,整体上呈现了中华传统饮食的质朴和智慧 。对于背井离乡、常年在外的看客,尤其勾起旧年食忆 。片中所有的食物的取材,似乎都是自然天成、人工浇灌,而所有的食品的加工,也几乎是手工酿制、古法烹饪 。旁白中至少五次以“气质”一词来描绘的美食,远离了食品工业同质化的僵硬、乏味,更剔除了千百种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安全隐患 。虽然制作团队尽可能呈现凡俗人事,避免了专深的美食评论,但仍然看得几分美食家的浪漫“气质” 。从第五集《厨房的秘密》开始,这种美食家的构拟痕迹愈加明显 。比如,对厨师行业的过分美化,片中“艺术家”和“成功人士”模样的大厨,显得几分华而不实 。过分绝对化与夸张化的辞藻,也无怪一些观众“求真不足”的评价 。
影片中的各色美食,更像是一条条线索,味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体,意义超出了食物本身 。客观地说,无论是少时的记忆,还是对故乡的回忆,这部温情脉脉的纪录片虏获了许多中国观众,尤其是海外华人的心 。而那些不喜欢也没耐心看完整部的朋友,同样有自己合理的解释:过于粉饰现实,只字不提饮食安全 。的确,有那么一些细节或旁白让人觉得做作,比如第五集的最末说道“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停顿两秒),没有秘密” 。霎时展露出中国厨房的几分江湖气 。彼时一定不止我一人心里犯嘀咕:添加剂算不算秘密?以次充好算不算秘密?以假乱真算不算秘密?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中国,处在这样一个历史上食品安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 。于是,这样一部充满温情与美好的食物纪录片,注定带给国人触动、冲击和思考 。
或许,很多人由这部片子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目前,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问题,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据2011年国际红十字会发布的《国际灾害年度报告》统计,2010年,全球有15亿人面对肥胖问题,营养不良者则有9亿2500万人 。正如秘书长盖拉塔说:“市场力量自由作用的结果就是,有15%的人类在忍受饥饿,同时有20%的人口因为营养过剩而肥胖 。”这里的市场,主要就是指的食品加工业、销售业和大众餐饮业 。一边是粮食短缺造成的饥饿和营养不良,一边是食物浪费导致的肥胖和营养过剩,且后者更甚 。这种悖论还将继续折磨整个人类社会 。浪费,恐怕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局限于食物,但食物浪费却是最突出 。年轻一代,早就将“盘中餐粒粒辛苦”抛之脑后 。外食和堂食在大众饮食生活中的迅速膨胀,使得人们对丢弃半个馒头习以为常,从碗里挑出大块儿肉更是理所应当,而作为人际交往的请客吃饭,更是惊人的铺张 。直至看到这部纪录片,感慨舌尖上无论是珍贵稀有的鲍鱼、海胆、大闸蟹,还是简单质朴的馍馍、豆腐和腌肉,没有什么食物是可以伸伸手分把钟就能从大自然获取的,所有这些经过周期性种植、艰难采集、和技巧性加工的食物,只有送到饕餮食客的餐桌上,人与食物才不过一双筷子的距离 。这背后的经济利益、文化传承,以及种种蕴涵丰富智慧的细节,恐怕极少有人知道 。在许多都市人的眼里,原以为只有货币能够让食物的价值更直观,直到食物由田园到餐桌的来龙去脉细致入微呈现在银幕上,人们才开始回忆甚至略带追悔自己昨天扔掉的半个馒头、丢掉的一块肉,或是剩下的一桌菜 。历史上,中国老百姓一直饱受饥饿之苦,普遍解决温饱也不过就是近半个世纪不到的工夫,可是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
推荐阅读
- 无知,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无知是什么意思
- 全面认识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 冬虫夏草有什么功效
- 10个激励员工的小故事 激励小故事
- 人生最大的失意能失意到什么程度? 失意是什么意思
- 亲爱的热爱的CTF指的是什么 ctf是什么意思
- 乱世佳人告诉我们的道理 乱世佳人观后感
- 成语杞人忧天的主人公是谁 杞人忧天是什么意思
- 红木家具雕花部分的清洁方法
- 如何保养贴面家具
- 恒达窗帘网 窗帘信息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