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麻黄细辛汤

麻黄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灵活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经方之一,临床治疗范围广,应用得当 。这两篇文章记录的四个病历就是灵活运用的例子 。味精可以适当使用,有加、减味精的方法 。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治疗皮肤瘙痒
1月3日,一位60岁的男性因全身瘙痒两个多月,邀请于进行家访 。
发病当天,病人习惯在山上的松林里拾柴;辛苦一天后,你出汗更多 。回家后,那天晚上浑身发痒,我没有理会 。三天后,他开始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皮肤过敏” 。用强的松、扑尔敏、盐酸氯丙嗪等西药治疗数日后,瘙痒日益加重 。后来去某一级医院用氯化钙等西药静脉注射,痒痛等了好几天,还是没有好转 。
从那以后,很多人到处求医,吃了50多剂中药,洗了20多次药,但还是没有明显的好转,反而四肢冰凉,饮食不足,精神萎靡 。之后患者由亲戚朋友介绍,要求多治疗 。
确诊时所见:患者赤膊上阵,穿着棉衣,身旁放着两盆炭火取暖,别人搔他痒 。全身皮肤暗红,满是划痕和抓痕,多处有出血和粘液渗出,皮肤灼热,触摸时手发粘,全身有鱼腥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考前治疗的方剂多为清热凉血、祛风之药 。
我觉得外冷内冷,风毒内郁 。治温经散寒、祛风止痒,用麻黄、附子、细辛加减;
生麻黄10克,附子、蝉蜕各10克,北细辛、升麻各6克,生甘草各6克 。一天一剂,连续三剂 。
1月7日随访:皮肤瘙痒大大减轻,晚上能安心入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顶部加入当归15克,川芎10克 。连续服用5剂后,皮肤瘙痒消除,疾病治愈 。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
根据:皮肤瘙痒多由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 。一般可通过清热解毒或凉血养血祛风来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这种情况下,患者六十多岁,气血下降,阳气不足,在松林里干活,出了一身汗,治疗使他得到缓解 。风邪虫毒乘虚而入,停滞于治 。治疗应以解表祛风为主,但原医生误用清热凉血之剂,导致狼入室,闭门不出 。服用寒凉之品,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最终导致内寒外盛,内郁风毒之证 。
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散表里寒邪,加升麻助阳透表,蝉蜕祛风,生甘草解毒缓麻燥,当归川芎养血养血,意为“治风先治血,血使风自毁” 。诸药合用,温经散寒,养血祛风,收诸功 。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三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太阳的方剂 。其方为温散兼治,表里皆治 。作者根据肾阳不足、少阴不足的特点,反复感受寒邪,常以杂病论治,疗效显著 。只要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了 。
实施例1: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女,42岁,6月18日首次确诊 。
一周前,患者主诉左侧突发头部疼痛,面部肌肉因寒冷而抽搐,被市内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背部肌肉抽搐用西药治疗了一段时间,但头痛依然存在,严重时有灼热感,早晨恶心,面浮,口淡,食欲差,舌淡,苔少,脉沉 。这是肾阳亏虚,浊邪上升,与风寒邪争,窍不通所致 。可温阳散寒、降逆通络 。
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各3克,轻附子9克,连续五剂,所有剂量均治愈 。一年后,没有发现复发 。
主治:本证属体内肾阳不足,风寒邪归正,浊殷琦上逆,致头痛恶心 。方中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川芎温阳散寒,降逆通络 。其中,一味川芎是治疗头痛的特效药,所以李东垣说“六经头痛需穿芍”,具有祛邪益气的作用,与吴茱萸同用,一升一滴,均发挥其作用 。
例2:腰痛(骨质增生)
男,65岁,11月25日首次确诊 。
从7月初开始,腰背疼痛越来越严重 。7月19日,市内某医院X线检查确诊为“第一腰椎唇侧骨质增生” 。一旦用西药和针灸治疗,疼痛有时会停止 。最近后背又冷又疼,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 。痛得汗流浃背,舌质苍白潮湿,脉沉紧 。这是阴虚食欲不振,督脉营养不良所致 。治以温肾阳,补奇经 。
处方:生麻黄6克,细辛3克,附子9克,鹿角胶9克,狗脊12克 。
七剂后疼痛减轻,七剂后疼痛恢复 。经过三年的随访,没有出现剧烈疼痛 。x线片仍显示有骨刺,无明显改变 。
按:对于那些主脉的人来说,脊椎的贯通属于肾,肾维系着人体的活力,是主脉的阳 。阴虚,肾阳虚,奇经不温不养,故背部有寒痛 。用麻黄、附子、细辛加狗脊、鹿角胶 。麻黄散寒邪,附子温命门,细辛散外太阳寒邪,温内少阴虚寒,狗脊、鹿角胶助阳,补奇经 。所有药物都可以一起使用,所以它们可以有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