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浅析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佛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就常以菊花为食 。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鲜花当蔬菜”当指此 。一、吃花文化的起源
[div][div][div][div][div][div]根据传说,很久以前,哈尼族在大迁徙中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看到食物越来越少,整个人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为了拯救人们的生命,一个叫扎努的年轻人去原始森林品尝草药 。他把植物分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哈尼族人靠着扎努和这些野菜的经历顽强地活了下来 。然而不幸的是,扎努却误食野生魔芋而中毒 。此后,对花卉的认识、收藏和消费成为哈尼族饮食的一大特色,形成了以吃芭蕉花为特色的哈尼族食花文化 。住在云南西北部丽江的纳西族有着悠久的吃花文化 。举世闻名的《东巴经》中描述,纳西族先民对自然的认知始于花 。春天,纳西族先民看到山川开满鲜花,牛羊只选择开白花的草树吃,个个又肥又壮,知道开白花的植物不仅可以吃,而且营养丰富 。当他们看到动物误食绿花植物而中毒、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时,才意识到绿花植物有毒 。特别是让纳西族先民惊讶的是,一些中毒的牛羊痊愈后四处寻找开红花的植物吃 。结果,这些牛羊慢慢好了起来,于是他们了解到开红花的植物可以用来治病 。大量关于植物利用的民族传统知识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今天云南特有的食花文化 。
二.吃花的植物
[div]
云南是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有310种分布在云南全省,其中云南特有61种 。杜鹃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了解,在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中,有15种杜鹃花作为蔬菜食用,如大花杜鹃、华贵杜鹃、大花杜鹃、尚云杜鹃等 。一般每年4-6月采集,通过煮沸、浸泡等方式去除原有的苦涩味 。,所以煮出来的杜鹃花菜有特别的风味 。大理白族自治州约有180多株色彩斑斓的杜鹃花,被誉为“杜鹃花王国” 。当地白族人很早就知道杜鹃花的毒性,称其为“毒花”,认为颜色越深毒性越大 。因此,当地开白花、花冠大而肉质的杜鹃花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花卉 。紫荆花是豆科的一种高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云南热带林区 。当地俗称大白花树,花似大兰花,纯白或略带粉红色斑点 。云南热带地区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白花的花作为蔬菜的历史悠久 。戴柏华树被称为“麦秀布”,哈尼被称为“蒲柏” 。它的新花可以和辣酱混合做成凉菜,和生姜一起吃,或者做成汤 。花微甜,无苦 。白花树的很多部位都是可以食用的,包括花芽、雄蕊甚至嫩荚 。
云南紫草是鞭毛科的一种高大乔木,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 。每年四月,树上开满了金花,非常漂亮,是傣族最有特色的传统食用花卉 。傣族人在每年的傣族新年“泼水节”用狮子花制作传统吉祥的巴赞,傣语“卡诺索”是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吃的一种传统食品 。在云南河马小厨师的花期,他们收集了大量的鲜花,晒干后磨成粉末备用 。在中国新年,这种花的粉末与糯米和红糖一起被加工成巴赞 。
芭蕉花,尤其是野生芭蕉花,也是云南南部常见的食用花卉 。这种花稍加加工就能成为美味 。但有趣的是,这种植物的果实不能吃,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
GnRH是生活在云南思茅墨江地区的彝族和哈尼族最喜爱的食用花卉 。每年春节期间,新鲜的GnRH花和糯米粉与红糖一起被加工成巴赞 。你也可以收集大量盛开的花朵,晾干备用 。
第三部分 。食花文化与民俗
[div]云南很多民族都认为,鲜花是兴旺发达的象征,代表着爱情、繁衍和生产力,这既是原始生活的巅峰,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在彝族的图腾崇拜中,除了虎图腾外,还崇拜马缨花和山茶花 。彝族崇拜马缨花(又名才真旺姆杜甫),是因为马缨花被认为是彝族的始祖或彝族的救世主,“花神”和“送子神”,也是青年男女的承诺 。山茶花在彝族被视为“佛花”或“神花”,也是爱情的象征 。景颇族的婚丧嫁娶、节庆歌舞等仪式都是传承吃花文化的重要时刻 。时至今日,景颇族的婚礼仪式中仍保留着采集植物、过草桥的习俗 。景颇族也用芋头作供品,在坟前画芋头,以纪念祖先种植芋头的成就 。一年一度的春节采花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交流感情、求婚、择偶的好机会 。即使在景颇族的“新米节”期间,仍有在盛有新米的篮子周围插几朵花的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