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接踵的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的修辞手法

令人愤慨的言辞(互相推挤的言辞)
本文运用修辞方法来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
我们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
但是大多数孩子分不清区别,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解释一下:
一、隐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比喻”,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来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 。
2.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较的事物;
(2)交通工具:即用作类比的东西;
(3)隐喻词:用于表达隐喻关系的词 。
3.常用比喻词语
就像,就像,如果,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像,就
4.典型例句
(1)露珠如珠,明月如弓 。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是你的微笑 。
(3)云像白色的羽毛一样轻轻飘入空 。
(4)岸边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就像湖面上的宝石 。
(5)河水清澈见底,像一条透明的蓝丝,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
二、拟任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拟人化,把没有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有同样动作和感情的事物 。
2.表达效果
事物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感到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贴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
3.典型例子
(1)边唱边浪奔高空迎雷 。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示,“哔”的一声,停止了歌唱 。
(3)就在短短的泥墙周围,有无限的情趣 。油杯在这里歌唱,蟋蟀在这里嬉戏 。
第三,行比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而成,以增强表达效果 。
2.表达效果
(1)在排比方面,可以得到连贯的效果;
(2)以排比表达情感,节奏和谐,情感饱满;
(3)用排比叙述景物,层次清晰,描写细腻生动;
总之,排比具有节奏性、朗朗上口性和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
3.典型例子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
(2)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色、白色、黄色和粉色 。
(3)他的品质如此纯洁高尚,他的意志如此坚韧坚强,他的气质如此朴实谦逊 。
第四,自夸
1.定义
夸张是故意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定要注意:对事物膨胀或收缩的描述,但不是无边无际、无原则,不同于吹嘘,而是艺术的膨胀或收缩 。
2.三个要素
(1)夸张:夸大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功能和程度 。
(2)还原与夸张:还原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功能和程度 。
(3)提前夸张:把后面出现的描述为先出现,先出现的描述为后出现 。
3.典型例子
(1)柏油路晒太阳,连店门前的铜牌都好像晒了 。
(2)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踢球?
(3)转眼间十天过去了 。
(4)教室很安静,你可以听到针落地的声音 。
动词 (verb的缩写)借款和发电
1.定义
借代不是直接说本体的名字,而是用与本体有关的其他事物代替本体 。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句子具有形象突出、特色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用简单代替复杂,用现实代替空虚,用陌生代替一切,用事物代替感情 。
3.典型例子
①一群“红领巾”哈哈大笑 。
(2)上面坐着两个领主,东边一个是夹克,西边一个是西装 。
(三)海峡两岸青山相映,寂寞的风帆迎着太阳而来 。
(4)晨雾会停,猿鸟会鸣;夜色渐深,天平在下沉 。
不及物动词配对
1.定义
对偶,又称对偶,是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思 。
2.表达效果
对称,节奏感强,概括度高,表达简洁,容易记忆 。
3.典型例子
(1)怒看千人,俯首甘为孺子牛 。
(2)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在蓝天飞翔 。
(3)雾中看花,水中看月 。
(4)游遍千山万水,走遍天下 。
(5)骑马,共享天下盛世;以酒为歌,唱出心中的喜悦 。
七.假定
1.定义
在说和写文章的时候,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者结论,有时候会先问一个问题,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说白了就是自问自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