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天舞地舞自己 跳天舞地( 二 )


从平安舞、锣鼓舞、祖先舞、灯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为核心的黎族原始宗教信仰 。《千川舞》《荡米舞》再现黎族原始劳动中的“刀耕火种”场景;在钱玲的《双刀舞》和《大曲舞》中,舞者们刀枪棍棒搏斗,动作暴力悲壮,生动地展现了黎族人民的英勇奋斗史 。
与其他表演性更强的舞蹈不同,黎族舞蹈更多的是为了祖先和一切,也是为了自己,这也使得他们的传统舞蹈没有刻意加工,没有脱离其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具有明显的原生态特征 。
比如祭祀祖先时,包利会扮成“古塔”、“西塔”、“帕曼威嘎”等角色 。在经历了“开师”、“开空缺”、“绕着洪水走”等诸多仪式后,一曲《老古舞》也将宣布谢幕 。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动作与祭祀仪式融为一体,贯穿整个过程,成为黎族独特的审美符号 。
黎族舞蹈虽然足够独特,但仍呈现出与东方其他民族相同的典型姿态:头胸、腰臀、臀腿三个弯曲处呈倒S形 。
“这是因为黎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 。经过多年的爬山越岭,黎族人民养成了侧身、屈膝、屈身、直头等姿势 。,他们的脚的弹性振动适应性极强,这给了他们舞蹈中另一个‘颤抖’的特征动作 。”海南省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吴明辉介绍,不同地区、不同舞种的舞蹈动作存在细微差异 。
在曾经实行“亩制”的五指山地区,女性穿着别致的超窄筒裙,大多是一餐一走,舞蹈动作柔美优雅,明亮活泼 。美孚方言区的女性穿着跟长的裙子,舞姿缓慢而笔直,摇曳而帅气 。跳《假面舞》时,其动作以张开双臂、胯部跳跃为主,颇为矫健洒脱 。“和平舞”是一种缓慢而微小的向前跳跃,每三跳一次双脚并拢站立,然后膝盖呈弓状向左右转动,粗犷有力 。
可以看出,每一方的舞蹈和习俗都是不同的 。
跳一支新的舞
从原生态到舞台艺术的转变
从“娱神”到用舞蹈“娱人”,黎族舞蹈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承载了不同的功能,但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
1956年春天,青年舞蹈家陈乔随歌舞团来到东方市采风时,第一次看到黎族青年男女庆祝“三月三”的场景:夕阳西下,一直躲在椰林灌木丛中的青年男女纷纷来到打谷场迎接,姑娘们羞涩地用树叶和杂草遮住脸,男孩们大胆地把树叶往前一推,看着姑娘们的脸 。如果双方同意,他们将携手在密林深处唱情歌 。
这种大胆直白的表达爱意的方式,让当时只有18岁的陈乔大吃一惊,立刻提炼出几个动作来消化升华 。经过反复推敲和考虑,他加入了“断步抖肩”等动作和舞蹈情节,创作了集体舞《三月三》 。
《三月三》彩排后,首先在海南各乡镇演出,赢得掌声 。后来又入选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并代表我国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节演出,惹得观众频频喊“哈拉绍”(俄语意为“好”) 。
自此,黎族舞蹈终于实现了从原生态舞蹈形式向现当代舞台艺术的成功转型 。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舞者们不断深入黎族村落,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黎族舞蹈,如草帽舞、五朵红云、高山水长等 。,具有多种表现手法和形式 。在完成黎族舞蹈词汇体系的构建后,这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从古代祭祀仪式来看,黎族舞蹈聚集了民俗、气质、审美心理、音乐和服饰等 。,并组成了李历史文化博物馆 。如今,在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 。(采访人员李梦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