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深圳公布教育“先锋”“模范”( 二 )


“借船出海”突破困难 , 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南科大的创立 , 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充满挑战的 。 ”郭雨蓉提到 , 作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 博士硕士研究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 但对于年轻的南科大来说 , 办学几年就想要申请 , 是一个“超常规的改革举措” 。
不过事实上 , 2018年南科大就已经入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 这背后一方面有国家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 另外一方面也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的体现 。 郭雨蓉形容 , 为了积累研究生培养经验 , 南科大尝试以“借船出海”的方式 , 与国内国际一批名校联合举办博士硕士培养项目 , 当时联合的高校有约50所左右 。 通过这样的办法 , 南科大解决了一流师资人才没有博士生硕士生的问题 , 既吸引了人才 , 也让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有了具体抓手 , 整体的教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 , 学生培养质量也能够一步到位 , 向高水平大学看齐 。
成功的核心秘诀是人才
创新“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
如今 , 南科大创办仅十年 , 就进入了中国“一流大学”方阵 。
今年9月2日 , “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结果公布 , 南科大排名上升 , 到第162名 , 是首次进入前200名的高校 。 根据发展规划 , 南科大将分三个阶段实现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
“办学初期 , 我们针对当时高校人才培养‘太专’ , 学生毕业后使用知识 , 存在知识交叉不够广泛的痛点 , 设计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 。 ”郭雨蓉介绍 , 现在南科大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专业融合式培养模式 , 本科新生入学后不分专业 , 可在大一期末或大二期末根据自身特长和发展要求自由选择专业 。
在这个模式下 , 如何设计课程和管理学生、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学习或者就业 , 更是挑战 。 为此 , 南科大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为核心和特色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学校育人的每个环节 , 都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实践 , 这些看起来似波澜不惊 , 其实背后都有非常动人的改革故事 。 ”郭雨蓉说 。
“我们的教授来自于全球各地 , 他们来到这里主要是看好中国、看好深圳 , 所以中国的崛起和深圳改革创新的热土 , 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 ”采访中郭雨蓉感慨道 , 南科大快速发展所创造的“深圳奇迹”背后 , 是国家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 随着我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崛起 , 国家有能力对学校投入建设 , 更重要的是有足够吸引力 , 能够吸引更多最高端的人才回到中国发展 。 “发展一所大学 , 成功的核心秘诀就是人才 。 ”她说 。
见证南科大的筹办并亲自参与发展建设 , 对郭雨蓉来说注定是一段特别经历 。 “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激动的历程 , 也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 ”
郭雨蓉希望能够继续探讨未来的教育 。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或将成为她下一个教育改革创新探索的出发点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伍曼娜
深圳实验学校校长衷敬高:
不简单定位领跑者和排头兵最好、最真、回归本源的教育
当他是“小衷”时 , 上班第一天就当班主任 , 带学生出操被误认为是新生;31岁来到深圳 , 得益于此前在内地做政教处长的10年经验积淀 , 从罗湖区翠园中学年级组长、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直至副校长 , 仅用半年时间 。 此后 , 他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深耕28载 , 经历过办学体制改革的冲击 , 经历过新校建设初期的混乱 , 经历过“金字招牌”带来的创新压力 , 一次次转“危”为“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