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张先生”和他的“世家”|教育世家·张瑞甫| 曲阜师范大学

编者按:
一方讲桌,三尺讲台。今天,我国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教育部推选出首批100个教育世家。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天下桃李,悉在世家”系列报道,走进山东的教育世家,深入挖掘教育世家代代传承的故事,以此向教育世家致敬,向广大教师致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李静 王开智
有光的地方,就有人读书。有人读书的地方,就有人像光一样为他们照亮。在曲阜师范大学,年近七旬的张瑞甫一如少年倔强,跟学术较真,跟时间较劲,跟安逸作战,修身而后齐家,而后影响着更多学子。
“张先生”就像“复制”“粘贴”一般,从1961年父辈开始,三代共有十五人走上三尺讲台,接力执教60年,既有中小学教师也有大学教授,培养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万人有余,在孔孟故里杏坛飘香。
曲师大有个“倔老头”
九月初秋,曲师大校园里飘着微雨,张瑞甫一路小跑赶到学校,雨水打湿了肩头,皮鞋上沾满了泥巴。

倔强的“张先生”和他的“世家”|教育世家·张瑞甫| 曲阜师范大学
文章插图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瑞甫)
今年67岁的张瑞甫,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他的课程《人生最优化理论》是一堂选修课,但深受哲学、文学、物理、数学、体育各个专业学生追捧,课堂总是爆满。2020年,本该退休的张瑞甫首次“触网”,还上起了网课。
学生们喜欢称呼他“张先生”或者“倔老头”。做学问,“张先生”确实有一股子倔劲儿。他总说,搞学术要无新不写,要对学术负责,要对学子负责。
1973年,张瑞甫听到一堂统计课。“一人提水桶打水,需要两分钟;一人提暖瓶打水,需要一分钟。如何排序才能最节约时间。”就是这样一个话题,触发了张瑞甫的灵感,简单的统计学问题如果放在哲学层面,那就可以更加广泛地指导人生规划。
1988年,张瑞甫决心开始研究人生最优化这一课题。而到1999年,张瑞甫发表第一本理论专著《人生最优化原理》,整整经历了十一年的时间。
因为资源有限,张瑞甫只能坐上绿皮火车从兖州到济南,再换乘到北京,就为了去新华书店、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些图书只能借阅不能购买,张瑞甫就手抄,常常因为贪恋抄写而忘记时间。紧赶慢赶到车站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天回家的车票了。那时候在北京住宾馆最便宜也得花五六十,他舍不得,干脆在火车站一直坐到天明。
冬天,在北京接近零度的气温里,张瑞甫裹着棉衣,没有座位,只能拿张报纸铺在台阶上,看会书,再迷瞪一会儿,一夜才能捱过去。

倔强的“张先生”和他的“世家”|教育世家·张瑞甫| 曲阜师范大学
文章插图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瑞甫)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火车站吗?张瑞甫见过。他也多次看过凌晨的济南火车站、兖州火车站。1989年,张瑞甫到济南联系书籍出版,因为没有赶上车又睡在了车站。吃苦对于“倔老头”来说不算什么,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买书,投资学术。
创作第一本书的时候,张瑞甫没有电脑,二十万字的书稿全靠手写。张瑞甫要在格子纸上一笔一画地将书稿誊写下来,再给出版社编辑校对出版。张瑞甫格外严谨,“有错字就得重写,写来写去,二十万字的书稿,到最后反反复复地写了100万字。”张瑞甫也不恼,始终一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样子。
张瑞甫治学严谨,凭借这股子倔劲儿,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人生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人生最优学新论》三部110多万字的专著,出版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