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编前语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桐花万里丹山路 , 雏凤清于老凤声” , 传承的力量从不止于一时 , 它的伟大在于延续 。
传承 , 代表着一种精神与意志的坚持 ,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人 , 他们的家族世代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 淡泊明志 , 宁静致远 。 不求功名利禄 , 只愿桃李满天下 。 为感谢这些家族几代人对牡丹江教育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 体现教育事业、教育家风和教育教风的传承和接力 , 即日起 ,《牡丹江晨报》推出“教育世家 , 家风传承”系列报道 , 全面展示几代教育人对于振兴牡丹江教育的赤子情怀、薪火相传的良好家风 。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关晶莹
9月6日上午8点 , 牡丹江市清福小学 。
操场上 , 一年四班的班主任关晶莹正带领着一年级新生们举行升国旗仪式 。 那一张张高高扬起、满是稚气的小脸儿 , 是她心里最美的风景 , 这些宝贝儿 , 也是她教师节前收到的最珍贵的“ 礼物”。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 关晶莹的祖父、姑姑、母亲 , 都将教师这个职业延续至退休 。 “教师”二字于她们一家来说 , 不仅是一份职业 , 更是一种家风传承 。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初心种子 , 一开始就埋在了起点
关晶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教师世家 。 祖父关福臣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投身于革命教育工作 , 从穆棱县伊林镇(现兴源镇)小学教师 , 到伊林小学校长 , 老人为这里奉献了大半辈子 。 关晶莹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 , 记忆中 , 祖父经常会把贫困学生接到家里吃住 。
当年的学校条件简陋 , 师资不健全 , 祖父常常集学校负责人、书法老师、美术老师、体育教师于一身 。 记得有一年 , 学校来了五六个实习老师 , 祖父把他们接到家里好吃好喝地招待 , 关晶莹了解祖父 , 他是多么渴望这些实习老师最终能选择留在学校 , 给农村孩子们传授更多的知识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祖父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 当年 , 一名已经工作了的学生因为收入微薄 , 结婚时没有新衣服 , 祖父拿出了一直都舍不得穿的中山装送给他作为新婚礼物 。
“教育是个良心活 , 要做就要做好 , 但求无愧于心!”执教几十载 , 老关校长赢得了全镇人的尊重 , 在老人的带动和感染下 , 两名子女都选择了教育事业 。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前排中间为关晶莹祖父 , 后排左二为关晶莹母亲 , 右一为关晶莹本人 。
母亲引路 , 她向往一树桃李芬芳

关晶莹|【教育世家】长大后,她选择和父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
文章图片

如果说 , 祖父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 , 好似一颗种子 , 在年幼的关晶莹心里生根发芽 , 那么 , 母亲董晓平可称得上是她从事教师职业的领路人 。 关晶莹说 , 母亲执教30多载 , 她的故事不长 , 可每件提起来却很温暖 。
退休前 , 母亲是穆棱市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 关晶莹小时候之所以会在祖父家长大 , 就是因为母亲工作太忙了 , 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的学生 。 母亲每天早出晚归 , 每次回到家也只是随便吃口饭就急匆匆地奔往学校 。 幼年时的关晶莹隐隐约约记得一件事:有一次母亲着急去学校 , 小晶莹哭着喊着不让她走 , 母亲没办法只好把女儿背在背上给学生们讲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