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教师研修共同体赋能乡村教育

近5年来 , 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培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依托甘肃省“国培计划”项目支持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构建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 , 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 赋能乡村教育 。
我们将送教下乡培训作为全县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的一种新常态 , 围绕课堂教学和现场指导 , 从优势学科入手 , 分步完成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 具体步骤为:分学科、分阶段组建结构合理、具备一定水平的送培团队;定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送教下乡培训;提升送培团队的现场指导能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实施能力和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生成一批乡村教师学习资源;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功能;引导乡村教师养成自主研修习惯——这是实现乡村教师成长、改进乡村课堂和推动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动力源 。
为了提高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施能力 , 依照指南中规定的职责 , 我们对县域教师培训职能进行整合 , 建立县教师发展中心;从教研员、电教员、教师进修学校专职培训者和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科教师中遴选出21人 , 委托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三阶段的培训师培训(包括60天封闭式集中培训、实践指导培训、诊断提高培训);遴选204名优秀一线学科教师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 , 依托甘肃省“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目 , 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等高校实施两期4个月的培训者培训;将乡村学校按照乡镇分为5个研修片区 , 每个研修片区确定研修中心学校 。 这种四位一体的送教下乡培训支持服务协同组织 , 保证了多项工作的有序、快速开展 。
参照指南中送教下乡培训流程 ,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现场示范指导为手段 , 以提高四种能力、培养一种习惯为目标 , 确定每一次送教下乡培训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
共同准备阶段 , 突出预设的精准性 。 其一 , 做到供需融合:确定研修主题 。 县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所处的发展阶段 , 与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商定主题 , 然后由片区研修中心根据主题自主拟定多个学科研修主题 , 县教师发展中心筛选汇总后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选定 。 这样自下而上确定的研修主题既接地气 , 又能对接送培团队的能力优势 , 将“需”的愿望和“供”的能力集中到相同的兴趣线上 。
其二是做到工学同步:预定研修课例 。 根据研修主题、时间和学校教学进度 , 确定研修课例 , 使送教下乡培训与学校教学工作同步 , 能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能对学校教学实践发挥前瞻与引领作用 。
【交流|教师研修共同体赋能乡村教育】其三是知行合一:组建研修团队 。 分学科、分年级组建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 , 成员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教授、县专兼职教研员、县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和片区研修中心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共同组成 。 这样的研修组织既有实践宽度又有理论高度 , 既有片区研修中心的基层课堂 , 又有全县层面的优质课堂 , 可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
其四是三线协同:研制实施方案 。 我们围绕三条线路 , 即课堂教学生长线、送培团队助学线、片区学科教师团队参与线;做到三个统一 , 即活动环节、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统一 。
共同交流阶段 , 突出参与度与获得感 。 教师的参与度与获得感是成正比的 。 在培训中 , 我们注重从五个方面保证乡村教师深度参与培训活动 。
一是准确角色定位:送培团队以助学者的角色 , 在共同交流中发挥学术性支持和实践示范作用 。 二是开放任务设置:选择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真实性的任务 , 使共同交流有挑战性、必要性 , 保证生成的可能性、多样性与选择借鉴价值 。 三是增进自我认知:从组织形式上增强乡村教师的“共同体意识” , 如播放乡村教师的个人介绍 , 以小组为单位的个体面对面交流、互帮互助 , 小组间的分享交流、碰撞比较等;重视乡村教师彼此间的交流、容纳和支持 , 对个体认知活动产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 四是支持有效交流:通过评价推进共同交流的进程 , 如用为乡村教师设计准备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记录表等交流工具支持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 , 用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单引发共同体合作解决问题活动 , 用点评个体贡献、小组成果以及相互评价提升共同体的交流层次等 。 五是启迪深层思考:将多种比较法运用到共同交流活动中 , 引发乡村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路径进行最大化的鉴别和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