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架设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家长|架设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文章图片

【赵立策专栏】
架设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原创作者|赵立策 张莉(四川)
【内容摘要】家访 , 是联系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纽带, 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 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 既能节约时间 , 还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在传统的入户家访渐行渐远的情况下 , 有更多的家长在呼吁 , 传统家访有其独特的优势 , 决不能丢 。 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修养 , 规范家访的程序 , 才能达到让社会满意 ,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学校 家长 桥梁 家访
学校 , 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 ,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 家长 ,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 家访 , 作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 是架设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 。 长期以来 , 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坚持家访 , 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 , 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 这种家校沟通 , 家校共育的模式 , 深受广大家长们的好评 。 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 , 家访 , 这个保持了几十年的传统也日渐被丢弃 , 取而代之的是电话、手机、微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 。 一些家长感慨:“现在的老师 , 身份地位待遇高了 , 对学生也不进行家访了 , 这是教育的倒退 。 ”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情况 。
客观地讲 , 改革开放以来 , 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确实提高了不少 。 但是 , 随着教育的发展 , 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 他们不仅要备好、上好每一堂课 , 辅导好每一个学生 , 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 有不少教师的子女就颇有微词:“我的父母就知道关心他们的学生 , 哪里还记得起我们这些儿女啊?”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压力 , 并不是他们不想家访 , 而是抽不出时间进行家访 。
近日 , 某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市内各中小学校教师在一学年内至少要有一次入户家访的通知 。 此举立即遭到一位家长的反对 , 该家长称:“在当今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 , 用电话、QQ、微信都能比入户家访更迅速及时地把孩子的第一情况告知家长 。 更何况大多数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都有家长接送 , 老师在送孩子放学时的路队都能遇上家长 , 就能立刻进行交流 , 为什么还要放弃这样方便的时间不用 , 反而还要另外安排时间入户家访呢?”这样的意见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赞同 。 他们认为:“入户家访既消耗时间 , 也不方便 , 还给家长、老师增加了负担 。 ”但是 , 也有更多的家长表示:“入户家访很有必要 , 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 那么 , 传统的入户家访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 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 答案肯定的 , 但也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家访方式 。
一、明确家访目的意义
家访 , 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对孩子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 , 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 因此 , 绝大多数学校一直坚持家校交流的沟通方式 , 让教师和家长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 适时调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改进措施 , 促进孩子的成长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几十年来深受众多家长的好评 。 家访并不是老师向家长告孩子的“状” , 而是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 还有孩子自己心里压抑很久的心里话 , 偷偷告诉老师的秘密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 从心理方面去寻找原因 , 制定相应的对策 , 达到既教书 , 又育人的目的 。 鉴于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 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问题 ,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心理沟通的过程 , 需要老师和家长直接面对面交流 , 一起共同努力 , 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就算是电话、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也不容易说清楚 , 路头路尾的偶然相遇更难以解决问题 , 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 何况有的问题也许还会牵涉到个人隐私 , 更不易公开谈论 。 因此 , 入户家访 , 教师经过比较周密的方案制定 , 采取恰当的方式 ,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