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从中专生到女院士,她没有“逆袭”( 二 )


冲在疫情一线的 , 她
2019年年底 ,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 。 2020年1月25日 , 甘肃省正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 1月21日起 , 韩琳便出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前线 。
设立了预检分诊点、成立发热门诊 , 组织建章立制 , 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 规范医院各个防控环节流程 , 制定应急预案……在完成本院工作的同时 , 她还参加疫情防控部署会 , 巡视各个疫情观察点 , 跟进疫情期间的护理工作 , 解决突发事件 。
在那个仿佛看不到明天、令无数一线医护人员绝望恸哭的冬天里 , 韩琳可能是很多年轻后辈的希望 。 护士们说 , “只要有她在 , 紧张的心情就会变得镇定从容 , 忙乱的工作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
随着疫情发展 , 基层医院对培训迫切需求 , 1月29日上午 , 她面向甘肃省14个地州市158家医院8000余名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护理的远程培训 , 由于培训医院太多 , 线上培训分批次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钟 。
此外 , 在甘肃省远程会诊平台 , 每天下午3-5点 , 她还安排开展专家在线咨询 , 为下级医院解决问题 , 一直持续到疫情被有效控制 。
成为光的 , 她们
在很多人潜意识里 , 护士就是医院里的服务员 。 而在韩琳眼里 , “护士与医生一样 , 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 她鼓励护理人员独立搞科研 , “有难题就去检索答案 , 如果别人也不知道 , 那么就作为科研课题” 。
在韩琳的影响下 , 医院里有多名护士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 那个曾经在值班室里熬夜复习想要考大学的中专生 , 如今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 , 从容地告诉更多人 , 她一直坚守着的这片学术领域是怎样的 。
当然 , 还有她们——
来自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的曹英娟 , 近6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7篇SCI的她 , 2020年2月7日作为医疗队副领队、护理队队长率领医疗队赴武汉整建制接管两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 , 至4月6日完成任务 , 她所在的医疗队是山东省坚守武汉时间最长、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最后撤离的一支医疗队 。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
来自暨南大学护理学院的陈伟菊 , 在全国率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以及临床护士工作模式改革 , 培养专科护士 , 开展高级护理实践 , 建立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临床护士三级控制网以及医护一体化查房等专科护理发展保障制度 。 还创立了“暨南国际护理论坛” , 连续13年为国内外护理同行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交流平台 。
图片来源:暨南大学
她们不是只能被仰望的大牛 , 却通过自己的努力 , 成为了领域内的佼佼者 。
还有前几日获第48届南丁格尔奖的成守珍 , 来自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她 。 奔赴武汉抗疫 , 与150名医疗队队员一起奋战两个多月 , 她带领的团队在武汉协和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46例 , 其中重症危重症占比超过90% 。 之后又转战驰援塞尔维亚 。 除了勇气 , 她还有多篇SCI在手 。
今年6月 , 《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发布 , 国家将在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落实多项措施 。
比如在两院院士选拔时鼓励提名更多优秀女性候选人;比如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比如在各类评选表彰中提高女性科技人才的入选比例等等等等……
随即 , 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也联合印发了相关措施 , 响应支持女性学者 。
这些措施会让更多的女性学者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坚持下来吗?会有多少位女性学者 , 能借助政策支持 , 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一道照亮他人、照亮社会的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