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当乡镇摆脱农村风貌 浙江的村小选择为孩子种下“乡愁”的种子

在2020年底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 , 浙江占得24席 , 百强县(市)数目位居全国第一 。 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 , 乡村小学的样貌多数已经摆脱了人们对于农村教育的“刻板印象” , 在这里 , 村小未必是寄宿学校、多数孩子们都不再是“留守儿童”、上下学有校车接送、素质教育也早就不是纸上谈兵 。
在县域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 , 当城乡发展后 , 乡镇摆脱了农村的风貌 , 乡村小学在基础教育中最注重什么?日前 , 新京报采访人员与在浙江的两位村小校长聊了聊 , 他们身处不同地区 , 却都在做一件事 , 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乡村 , 为他们种下一颗“乡愁”的种子 。

乡愁|当乡镇摆脱农村风貌 浙江的村小选择为孩子种下“乡愁”的种子
文章图片

潘郎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的童创中心 。 受访者供图
县域小学vs村小 硬件设施没有差别
新学期开始 , 在浙江台州温岭市 , 小学校长李锐的上班路程变长了 。 今年7月 , 这位曾在乡村小学任职、任教25年的校长 , 被调任至县域学校 。 李锐一直住在乡下 , 原来从温岭市大溪镇的家走到当时的单位潘郎小学 , 只需10分钟的脚程 。 但现在 , 他开着车从乡下到达县里的三星小学 , 要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车程 。
但除了自己的通勤时间变长 , 两所学校硬件上的差别并不大 。 它们一样有整洁明亮的校舍 , 齐全的多媒体设备 , 平坦宽阔的塑胶跑道和操场 , “至少是在资源和硬件设施上的差别不是很大 。 在潘郎小学 , 我们当时的综合实践教育可以与城区内几所比较优秀的学校媲美 , 一些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 都可以满足 。 ”

乡愁|当乡镇摆脱农村风貌 浙江的村小选择为孩子种下“乡愁”的种子
文章图片

曾在乡村小学任职、任教25年的校长李锐 。 受访者供图
距温岭400公里外 , 几乎横跨一整个浙江 , 湖州市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 , 袁恩忠也已经在这里的报福镇中心小学当了12年的校长 。 “从硬件和配套设施来看 , 这里不太像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乡村小学 。 ”在袁恩忠所在的学校 , 校舍整洁宽敞 , 操场的塑胶跑道和草皮永远显得簇新 , 这里不是寄宿制 , 除家长接送外 , 校车每天也会一个不落地将孩子们送回家或者学校 。

乡愁|当乡镇摆脱农村风貌 浙江的村小选择为孩子种下“乡愁”的种子
文章图片

报福小学的校车每天会将孩子们送回家或学校 。 受访者供图
县域经济发达 , 在某种程度上 , 缓解了许多乡村地区孩子的成长痛点 , 两所学校的校长都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不占多数 。 袁恩忠谈道 , 学生们的父母多数在乡镇或者县城打工 , 远的地方距离学校也只有30公里 , “有少量的家长可能距离家乡比较远 , 大概两三个月会回来一次 。 ”
乡村学校也并不都会成为孤独寂寥的教学点 。 李锐记得 , 在潘郎小学的学生人数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400人左右 , 约8年前 , 在校学生数量更多 , 除了当地的孩子 , 学校也帮助解决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的问题 。
在乡村这里的孩子们更像是一张白纸
如果只关注硬件和教学环境 , 浙江温岭和安吉的这两所村小几乎与城市、县域中的小学无异 。 那么乡村和城市教育过程中 , 最大的不同在于哪儿?“除教学硬件之外 , 家长的观念和孩子们被教育时的状态 , 有很大的不同 。 ”这是两位校长共同的答案 。
“你能明显感觉到 , 县城学校的家长更重视教育 , 他们对学校的要求会更多 。 而学生本身呢 , 他们视野更广 , 但平时受到的约束多 , 有时就不及乡下的孩子那么活泼 。 ”李锐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