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半月谈丨“土掉渣”?新农科高光初现( 二 )
不断解锁“新农科”魅力
智慧农业仅仅是体现新农科魅力的一部分 , 新农科人才的走俏 , 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端人才支撑的必然趋向 。 新农科的毕业生们在广阔天地里大有可为 。
朱启臻教授以乡村规划为例 , 认为过往总是指责农村建设和发展“千村一面” , 背后既有当地政府的乱作为因素 , 也和缺乏乡村规划人才、缺乏乡村规划能力有直接关系 。 随着新农科建设日益完备 , 乡村健康发展和人才个人价值实现必将相互成就 。
新农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应保持高度契合 , 但在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难题 , 需要在育人模式、教学方式、社会观念等方面找寻突破口 。
要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 。 目前部分院校在这方面做加法比较多 , 融合还不够 , 院校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整体专业布局是否顺应新农科的发展趋势 , 尽快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在专业间寻求共性与互补性 , 以创造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机会 。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采取分类培养 , 对学术型、技能型和复合型农科人才进行分类培养 , 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方法上做一定的区分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建议 , 农科本科招生要实行双轨制:对于全国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录取的本科生 , 要求英语水平高 , 培养以学术型为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教授和高水平经营管理者;各农业本科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 , 报教育部备案 , 主要学习农业基本知识技能 , 以实践为主 , 培养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家为主的实用型人才 , 包括农业工匠和农业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能手 , 支撑农业产业发展 。
要强化实践教学 ,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副处长彭晋勇建议 , 加强实践教学 ,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实习实训、研学旅行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代三农的认识 , 了解乡村建设现实 。
要引导社会观念的改变 。 不少父母对农业的认识仍停留在过去 , 认为学农不是养猪就是种地 , 不愿让孩子学农 。 如今现代农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要积极引导公众调整观念 , 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学习新农科 , 投入到乡村振兴 。
无论节奏快与慢 , 曾经被时光卷走的农学荣光 , 正在被农业现代化发展浪潮重新焕发 。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9期)
推荐阅读
- 清华大学|海报时评丨名校毕业生选择进“体制”,该如何正确看待?
- 山东省|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拟录名单公布,毕业来自山大、山财中国海大
- 向前|让张韶涵演唱超过5000次的歌,也曾成为高考题丨夜问
- 教育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
- 家长|半月谈:“双减“后首个寒假:对恶意涨价的非学科类培训班说不
- 精力|观察丨面向未来教育的家校新形态
- 山西农业大学|一线教师,教学有苦也有甜,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 教师|黑龙江两所本科高校或将迎来新任校长,涉及211院校东北农业大学
- 中关村|焦点访谈丨“双减”一学期,效果如何
- 青岛农业大学|恭喜!山东这所高校获批重点实验室,“领头人”还是位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