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专家:高考改革中不应过度放大学生的选择权( 二 )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启动,并没有把化学列入限选之列,但却扎紧和提高了高校这一端门槛的设置,这就是同步出台的最新版《指导目录》 。
在高校92个专业大类中,有7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6成涉及化学 。因此,在新的指导目录中,对于大量的理工科专业根据培养要求,选科科目上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物理和化学往往不再是任选其一,而是都需要选考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的改革模式,如果想学理工科专业,物理、化学是必要的选项 。
这一措施是给功利性选科的有力一击,同时也是不得不采取的强力措施,对学生选科作出进一步限制 。
因为不单是物理、化学选考人数下降,而是偏理科生整体减少的问题,不考就不学,功利性选科与学习,给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造成了明显的隐患 。
福建某高校曾对浙江新旧高考考生做了对比分析 。因为培养的需要,在该校的一些专业培养上,无论选科结构如何,普通化学都是必修课 。2015/2016年老高考时期,来自浙江的考生普通化学平均分为81分左右,但到了2017年新高考第一年,浙江的新生平均分则只有61分,直线下降20分 。老高考时期,浙江考生几乎全部及格,但2017级浙江新高考入学的考生不及格率则大幅飙升40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部分考生在高考中选考了生物就可以报考该校相关专业,没有选考化学,事实上也基本放弃了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
出现这种现象的,不止一所高校 。许多高校对同一专业的同学,不得不搞“分层教学”,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安排补学中学的课程 。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在功利环境下,只要和高考无关,不选考的科目,学生基本就放弃了该学科的认真学习,只要糊弄好合格考即可 。而一些中学,也在积极配合学生的应付与糊弄 。这与过去高中会考制度形同虚设的状况如出一辙 。
有专家曾和我争论说,无论是否作为选考科目,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是需要学习该科并达到合格水平,才能正常参加高考的 。理论与制度设计上的确如此,但现实却是另一番光景 。虽然一些省市甚至明确规定合格考通过率98%,但实际上,谁敢不让一个学习了三年的孩子参加高考?
这次《指引》的调整,就是扎紧高校选考的篱笆,应该说是想从根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功利选科”的压力也因此全部转移到高校身上了,高校能否落实到位,这本身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
如果坚持物理、化学必须同时选择,就意味着录取分数会低一些 。对学校社会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压力也很大 。
今年高考录取中,很多严肃媒体不断曝出某著名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直逼清华北大 。这其实是不了解新高考制度下,各学校与专业录取分数高低无法做简单的比较,而是和选科要求相关 。比如材料专业要求选考化学与要求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其录取分数会截然不同 。一旦要求同时选考物理、化学,则意味着分数线会非常低 。一旦要求宽泛,则分数线会看起来比较高 。
去年某新高考省份,在最后一次本科补录阶段,如果考生选考了物理等较难的组合,上一个本科则不足300分,但如果是选考了最容易的组合,录取线则高达500多分 。后三门是赋分制,起评分就30分的情况下,一个不足300分的学生,理工科专业如何培养?高校也是左右为难 。
从这个角度看,扎紧高校的篱笆还不够 。要彻底系统地解决功利性选择带来的难题,需要基础教育与高校全面联动,包括对学生和家长的科普、宣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