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国内搞并行计算,他的课堂上走出了中国计算机的中坚力量


|率先在国内搞并行计算,他的课堂上走出了中国计算机的中坚力量
文章图片
|率先在国内搞并行计算,他的课堂上走出了中国计算机的中坚力量
文章图片
|率先在国内搞并行计算,他的课堂上走出了中国计算机的中坚力量
文章图片

新片上线
1995年 , 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建成 。 在设备采购竞标阶段 , 进口产品相较国产设备显示出更好的性价比 。 面对争议 , 该中心的创建者陈国良提出“国产机不怕不好用 , 就怕你不用”。 最终 , 计算主机选用了国产的曙光系列产品 。
20多年后的中国 , 高性能计算已经应用于从国家安全到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 , 而美国遏制中国高性能计算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 。 事实证明了陈国良的远见:“计算领域不能依赖国外技术” , “ 一个国家要自主可控 , 你不能老受制于人”。
爱国主义者陈国良1981年 , 43岁的陈国良赴美访学 。 在那里 , 他接触到了当时国际先进的并行算法 。
彼时 , 陈国良已经参与过我国三代早期计算机硬件的开发 。 我国计算机当时的水平如何 , 他心里有数 , 这也使他对“并行计算”充满了兴趣 。
陈国良发现 , 相较于只能按照固定步骤一步一步来处理问题的串行算法 , 并行算法可以利用多台设备 , 对问题进行联合求解 , 这能极大地增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 提高问题求解的速度 。 意识到并行算法的巨大潜力 , 陈国良觉得中国也要在并行计算上好好下功夫了 。
当时 , 国内对并行算法所知甚少 , 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过相关课程 。 陈国良一心想改变这种现状 。 回国后 , 他就调整了方向 , 带着几个学生 , 在国内率先展开了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 。
【|率先在国内搞并行计算,他的课堂上走出了中国计算机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 , 他在全国各地举办“并行计算名师精品课程讲习班”宣讲普及并行计算 , 撰写相关教材和专著 。 到现在 , 国内大部分学校都能开设这门课程 , 我国逐渐形成了并行算法“理论—设计—实现—应用”一套完整学科体系 。 而他主持创建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 也成为我国并行算法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的重要基地 。
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形成 。 而这正是陈国良想要看到的 。 “我就是爱国主义者 。 ”他坚定地说道 , “我们中国一定要发展自己的东西!”
陈国良院士
院士名师“陈三问”1973年 , 陈国良来到中国科技大学 , 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教学岗位 。 从这时起 , 师者责任就印到了陈国良的心里 , “毕竟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及产业应用还会交到他们(学生)这一代人的手里” 。
陈国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既然在大学工作 , 理应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 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 , 陈国良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 他将课本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合理配比 , 授课内容“年年讲、年年新” , 赢得了一代代学生的尊重 。
陈国良有个绰号“陈三问” 。 他团队里的学生最清楚这个绰号的由来 , 因为每个月 , 他们都要被陈国良当面询问三个问题:你上个月干了什么?现在在干什么?下个月打算干什么?
这让他总能掌握团队内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 他会把每次沟通的结果都记录下来 , 通过对照 , 好对学生因材施教 , 精准引导 。 至今 , 他和陈家兄弟的故事仍被佳话 。
陈云霁(左)、陈天石(右)与陈国良院士合影(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