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体育课上的“魔法师”

坎门海都小学位于浙江玉环这座半岛的最南端 。 一缕海风拂过 , 空气沁人心脾 。 对这里的孩子来说 , 更为清新的 , 是叶海辉的体育课 。 就在上个学年 , 叶海辉从坎门一中调过来 , 成了他们新的体育教师 。
叶海辉的“传奇” , 孩子们早有耳闻:以前参过军 , 后来当教师 。 他的体育课就像“变戏法” , 总有惊喜等着你 。 他会搞发明、办网站 , 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唯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
孩子们不一定讲得出叶海辉所有的头衔 。 但在他们眼中 , 叶海辉就是——
一个发明家
从教前 , 叶海辉当过3年兵 。 风雨锤炼过的他 , 腰杆笔直 , 皮肤黝黑 , 眼神阳光而坚定 。
1999年 , 叶海辉来到海岛上的坎门一中担任体育教师 。
彼时 , 黄泥地是体育课的大舞台 , 五六个篮球是体育教学的所有器材 。 学校经费有限 , 可孩子们的运动耽误不得 , 怎么办?叶海辉冒出一个想法——自制体育器材 。
旧报纸、透明胶带 , 叶海辉熬了几个长夜 , 从乒乓球大小到直径五六十厘米的纸球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课堂 。 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球一经亮相 , 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 从此叶海辉自制的“纸球”随着课程的需要 , 成了足球、篮球、实心球、地滚球、小沙包……
从此 , 叶海辉的发明“一发不可收拾” 。 采访人员在他的办公室看到 , 除了一些办公必备用品外 , 角角落落堆满了各类体育器材 , 有不少是他的独家发明 。
“这是我自制的软式飞盘 , 高压锅圈改造的”“这是我自己做的滑板 , 用学校废弃课桌改的”“这是我发明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垫 , 可以调动全身来做游戏”……这些或简单或复杂的“小玩具” , 在叶海辉眼里 , 件件都是大有可为的宝贝 。 20多年来 , 他的“宝贝”已有80余种4200多件 , 获得国家专利8项 。
比起自己的小制作 , 更让叶海辉津津乐道的是学生们的小发明 。 他不但自己做教具 , 还让学生们参与到体育器材的制作、发明中来 。 至今 , 叶海辉还珍藏着10多年前 , 学生们自制的“软式铁饼”“手作哑铃”“纸质排球”等 。 每回 , 学生们的成果都能让叶海辉兴奋好几天 。
发明器材显然不是用作摆设 , 叶海辉的体育教学同样充满魔力 。 传统游戏“石头剪刀布”被他玩出了30多种新花样 , 比如根据排球动作“垫、传、扣” , 制定出了“扣球胜传球 , 传球胜垫球 , 垫球胜扣球”的制约关系 。 还有武术动作的“拳、掌、勾”“马步、并步、弓步” , 篮球动作的“运、传、投”等 , 也都成了传统游戏的新符号 。 类似的教学游戏 , 叶海辉发明了2000多例 。
一名体育“网红”
叶海辉“爱折腾” , 认识他的同行都有这样的印象 。
21世纪初 , 互联网网页、论坛刚刚兴起 , 叶海辉就冒出了创办体育教师专业研究网站的想法 , 想借此让更多体育教师分享教学资源 。
海岛上条件不够 , 叶海辉就购买大量专业书籍 , 给自己扫盲补课 。 他自费租借服务器 , 多次上门寻求县教育技术中心的硬件支持 , 折返一趟就有20多公里 。 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不禁惊叹 , 一名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竟然如此痴迷 。
2004年 , 他创办了专门的体育教育网站——“中国体育教师网” , 目前注册会员达21万人 , 点击率超1.4亿次 。
叶海辉的自我挑战远没有结束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考虑到学生们出行受限 , 叶海辉便有了制作居家锻炼微课的想法 。 他把自己家当作摄影棚 , 一家三口齐上阵 , 妻子做总监 , 自己做演员 , 儿子担任摄像 。 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 , 一个镜头就拍了不下30次 。 微课经公众号一发布 , 当天的点击量就破了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