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考综合改革七年:一人一课表 “同桌的你”变了

下课铃响,广东某所中学的高二学生陈茗(化名)得赶往另一间指定的教室,上另一堂课,连“同桌的你”也变了 。
这是新高考制度下,高中实施的选课走班制培养模式 。与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不一样,学生不再只属于某个固定的班级,而相对应的是,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实现了“一人一课表” 。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从2014年启动,2017年全面推进,再截至2021年已有四批试点落地,高考综合改革已走过7周年,试点共覆盖了21个省(市、区),涵盖东中西部地区 。
这被教育界视为“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 。
高考,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关乎考生的前途命运,也是高校和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高考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慎之又慎,这七年来全国各省份分阶段稳步推进 。
多位受访专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新高考改革要解决的是“文理分科一刀切”“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从实际出发做出积极引导,同时带动相关教育改革,建设更公平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
改革七年,改什么?
新高考改革的帷幕由一份重磅文件拉开 。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
同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作为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随之加入;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被列入第三批试点 。
今年9月15日,作为第四批试点的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大省(区),宣布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
不同的是,第一、二批改革试点省份采用的是“3+3”的模式,而第三、四批则改为了“3+1+2”的模式 。
两种模式共同之处在于,前面的“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区别是,“3+3”模式之下,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而“3+1+2”模式之下,“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成绩 。
从传统的文理分科到“3+3”模式,再到“3+1+2”模式,体现了改革的用意何在?
高考|高考综合改革七年:一人一课表 “同桌的你”变了
文章图片
黑龙江省新高考政策与改革前相比,在考试和录取方面的主要变化 。图源:黑龙江省教育厅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向澎湃新闻表示,高考综合改革最初的文件表述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希望高考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相关教育改革,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 。改变考什么教什么的被动局面 。
陈志文进一步解释,此次改革强化了学生的选择权,特别突出的就是“3+3”模式 。但功利选科造成了物理选考人数显著下降,而物理学科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于是就诞生了“3+1+2”模式,物理与历史二选一,然后再自由选考2门 。显然,这是对考生的选择权作出了进一步的引导和限制 。这种调整的背后,是为了遏制功利化选科,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