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双减”后,K12人才的流入,会引发体培行业的变革吗?( 二 )


【素质教育|“双减”后,K12人才的流入,会引发体培行业的变革吗?】在没有足够用户的基础上 , 行业发展前景暗淡 , 行业体量很难得到突破性发展 , 自然在各方面也落后于其他热门行业 。
最直接的影响 , 就是人才 。 体培行业一直被称之为人才洼地 , 大多数创业者来自国家退役教练和运动员 , 他们体育专项技能突出 , 但大多没有经营企业的经历和能力 , 更适合“以教练为核心”的小培训班模式 , 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 , 类似于传统的小农生产 。
体培行业难以形成规模化扩张的另一个方面 , 在于场地限制 。 由于对场地要求过高 , 昂贵的租金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 且每一项运动品类所需的场馆不同 , 仅仅是吊顶灯具的设置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维系一个游泳馆 , 也要讲究水温、水质的控制……这些场地的细节控制 , 要远高于其他学科对线下场地的要求 , 因此 , 想要实现场馆的标准化运营更是难上加难 , 这就大大限制了体培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
— 2 —
K12正规军优势何在?
体培行业通常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自己 , 相比之下 , 装备精良、模式成熟的K12教培就更像是“正规军”了 , K12在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强势增长 , 深耕教育行业 , 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新打法 , 他们转战体培 , 可能只需要在教研方面针对素质教育进行重新打磨 , 其市场体量、获客能力、运营、组织、管理能力等 , 依然非常强大 。
业内有人会将K12巨头的到来称之为“降维打击” , 当然 , 也有可能是“降维赋能” 。 拥有足够资金和口碑积累K12巨头们 , 同时玩转O2O和科技赋能 , 在对教育培训的标准化运营上要远超体培企业 ,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讲 , 标准化意味着可复制 , 可复制则意味着可快速扩张 。
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一直摸索的“双师”模式为例 , 所谓双师实际上就是“名师+辅导老师” , 通过辅导老师对名师课程进行二次讲解 , 以缩减学生与名师之间的鸿沟 , 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 这种双师模式 , 不仅适用于线上及线下培训班 , 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的课堂场景 。 由于双师模式对辅导员要求不高 , 对于教育资源欠缺和师资力量薄弱的落后地区 , 是重大利好 。
在效益上 , 可以说双师模式对名师资源的整合利用 , 以及成本控制上更为极致 , 同时 , 也更利于优质课程产品的下沉普及 , 从而有机会打开庞大的下沉市场 。
在周爽看来 , K12企业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他们对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运用能力上 , 这两者都有助于快速提升企业的培训效率 。 她举例道 ,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 优质教育往往需要一群老师来支撑一个学生 , 欧美贵族家庭就是这么干的 , 但这种模式不能解决中国上亿学生的教育问题 , “所以科技流相信一定要用科技的方式替代部分老师的职能 ,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因为掌握标准化生产和快速扩张的能力 , 资本偏爱K12 。 据周爽透露 , 蓝象资本近期就投资了两家做芭蕾和瑜伽的培训机构 , 创始人都出自K12 , 都在做OMO和智能硬件赋能 , 这让他们看到了有别于传统体培机构的发展模式 , 也看到了扩张的可能 。
不过 , 对于体培行业规模化扩张这一点 , 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 曼城足球俱乐部中国区商务总经理汤锡钢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 足球培训机构不一定要追求全国连锁 , “如果能够深入覆盖一座城市的每一个社区 , 让孩子一出门就能找到一个方便、信任、体验很好的培训机构 , 这是我眼中的成功 , 也是在欧洲发达国家的成功 。 ”在他看来 , 做体育培训不能一味追求规模、效应和资本投资 , 在资本进入后 , 机构也会面临运营、品控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