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双减”下师资建设需上新台阶
“双减”政策的出台 , 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 特别是基于学生的教学能力、基于教学的研究能力、基于素养的评价能力等 , 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 。
【作业|“双减”下师资建设需上新台阶】就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而言 , 教师需要从理念和行动上做起 。 要高度重视作业设计和研究 , 将过去习以为常、随口布置的作业转向更加科学、更加立足学生、更加面向未来的作业 , 像备课一样备“作业” 。 如果说过去的作业像“搬砖” , 未来的作业可能需要一定的设计或规划 , 需要基于学科中的特定知识模块、能力素质要求或学科方法而设计出一个系统的作业 。
就课后服务而言 , 教师需要明确课后服务不是简单的作业辅导、教育活动延伸或看管服务 , 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学生在校时间延长 , 意味着教师在校时间也随之延长 。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通过多元渠道、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课后服务 。 这需要学校善于借力和聚力 , 通过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做好课后服务 , 真正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后服务 ,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教师和学生捆绑在一起 。
规范校外培训 , 让学生将更多时间留在学校、投入校内学习只是路径 , 根本还在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 这需要教师下更大功夫、投入更多精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 特别是研究学生和学习的能力 , 研究学科与课标的能力 , 真正从有效学习、真实学习的角度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这些要求和目标不是简单通过参加既定培训就能达成的 , 需要每一位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自觉 。
从眼下来看 , “双减”政策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 但是 , 不能简单地认为“双减”导致了教师负担的加重 , 而是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 ,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 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和本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双减”政策的提出不是为难学校和教师 , 也不是故意给教师找麻烦 。 “双减”政策的落实更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圈在学校 , 粗暴地增加教师负担 , 而是引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 应该看到 ,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在利益驱动下 , 成为家长焦虑的“催生器” , 学生负担不断加重 。 这一状况的改变需要学校发挥好重要的主导作用 , 需要教师积极投身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来 , 以政策执行主体的角色主动参与 , 积极建言献策、俯身研究 。
在教师积极准备迎接挑战的同时 , 各级政府和学校也应当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优质的职业保障 。 一是适时提高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 , 保障教师待遇 。 若地方财力不足 , 则需要通过健全机制来制定科学、合理、合法的收费标准 。 二是优化师资配置制度 , 提高教师配置供给水平 , 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压力问题 。 三是制定科学的课后服务社会工作者准入标准 , 面向社会招聘有资格、有条件的社会工作者 , 协助参与提供高质量的延时服务 。 四是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监管的基本原则下 , 直接购买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 , 减轻教师压力 。
(作者系中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23日第2版
作者:李新翠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